时间: 2025-04-27 05:30: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5:30:33
《明发陈公径过摩舍那滩石峰下十首》
地迥人绝影,山僻虎留迹。
下有无底潭,上有欲落石。
是间一迳横,来以万松直。
树从何时有,陈公所手植。
陈公今焉在,迳松自寒碧。
这片土地遥远而人迹稀少,山中深邃,留下了老虎的足迹。
下面有无底的深潭,上面悬挂着欲要落下的岩石。
在这之间有一条小径,笔直地穿过万松之间。
这树是从何时开始生长的,都是陈公亲手栽植的。
陈公如今在哪里呢?小径和松树依然冷翠。
“陈公”指的是历史上某位名人,可能是诗人所敬仰的朋友或前辈,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和对逝去岁月的追忆。
作者介绍: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以其豪放、自然的风格著称。他的诗歌多描写自然景色,善于用简练而生动的语言表达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杨万里游历之际,可能是在一次与友人相约的途中,感受到大自然的清幽与宁静,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以及对昔日友人的怀念。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个静谧而神秘的自然环境。开头两句以“地迥”与“山僻”描绘出环境的荒凉和孤寂,给人以深邃的感受,仿佛能听到山间的回音。接下来的描写让人感受到山中隐秘的生命力:无底潭的深邃与欲落石的险峻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既有生命的危险又有自然的魅力。诗的转折在“小径”处,展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万松笔直生长,与人类的文明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邃的氛围。
“树从何时有,陈公所手植”一句蕴含了对历史的思考,表现出人与自然的关系,陈公的植树行为不仅是对自然的依附,也是对生活的追求。诗的最后一句“迳松自寒碧”则是对时光的感慨,尽管陈公不在,但小径和松树依然保持着那份清冷的美,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流逝与不变。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表达了对历史的怀念与对自然的热爱,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是诗中的核心思想。
诗词测试:
诗中“地迥人绝影”意思是:
“陈公所手植”中的“手植”指的是:
诗中提到的“无底潭”给人怎样的感觉?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