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2 22:30: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22:30:28
竹迳殊疏欠补栽,兰芽欲吐未全开。
初暄乍冷飞犹倦,一蝶新从底处来。
这首诗描绘了竹林小径稀疏,需要补种;兰花的芽欲要开放却尚未完全绽放。初春的阳光虽然温暖,但偶尔又有寒意袭来,正当此时,一只新来的蝴蝶轻盈地从底部飞来。
这首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兰”作为文化意象,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常象征着高洁、优雅。兰花的生长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反映出自然界的和谐与变化。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著名诗人。他以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尤其擅长描写田园风光和日常生活。其作品多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态度的思考。
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杨万里对自然的细致观察与生活的感悟之时。诗中展现了一个春日的午后,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出对春天即将到来的期盼以及对生命新生的欣喜。
《净远亭午望二首》第一首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致描写,展现了春天的气息与生命的复苏。诗中“竹迳殊疏欠补栽”和“兰芽欲吐未全开”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初春画面,竹林小径显得稀疏,兰花的嫩芽也在等待时机,恰是自然界生机盎然的表现。诗人的观察非常细致,展现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关注。
“初暄乍冷飞犹倦”,这一句描绘了春天早期温暖的阳光与偶尔的寒意交替的情景,仿佛在描述春天的温暖中仍带着一丝凉意,生动地反映出春天的不稳定。这不仅是对自然气候的描绘,也隐喻人生中的起伏与变化。而“一蝶新从底处来”则为整幅画面增添了生动的色彩,蝴蝶的出现象征着生命的新生与希望,给人以愉悦的感受。
整首诗在平淡中蕴含深意,以细腻的笔触捕捉了春天的气息和生命的复苏,展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哲思。
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到来的期待以及生命复苏的欣喜,展现出自然的美与生机。同时,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表现出一种淡然的态度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中提到的“竹迳”指什么?
a) 一条小溪
b) 一条小路
c) 一片竹林
“兰芽欲吐未全开”表达了什么?
a) 兰花已经开放
b) 兰花即将开放
c) 兰花已经枯萎
诗中“乍冷”的意思是?
a) 一直很冷
b) 偶尔感到寒冷
c) 一直很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