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2:01: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2:01:54
残蝉细柳梦沉酣,旧事谁谙。
记得风前皱一潭,雾才散,月初三。
重逢鬓发鬖鬖。对樽酒,遥程忍占。
镇日雨鸣檐。前尘依约,不是江南。
残蝉在细柳间低声吟唱,梦中沉醉,往日的事情有谁能懂呢?
我记得在风前,湖面泛起皱纹,雾气刚散,月亮正是初三。
重逢时鬓发斑白,面对酒杯,心中忍不住思念远方。
整日听着雨声滴落在屋檐上,往日依稀的记忆,不再是江南的景象。
冯永军,现代诗人,生于20世纪后期,活跃于当代诗坛。他的诗作多以抒情为主,常常融入个人情感与社会观察,语言灵动,意境深远。
《怨三三》写于冯永军的创作高峰期,正值社会变革与个人情感交织的时代,诗人通过对往事的回忆,表达对逝去时光的惆怅与对现实的感慨。
《怨三三》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充满思念与怅惘的场景。开篇用“残蝉细柳梦沉酣”引入,残蝉的孤寂与细柳的柔美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往昔的眷恋。接着“旧事谁谙”一句,发出感慨,年少时的美好记忆似乎无法与他人分享,增添了诗的孤独感。
诗中“记得风前皱一潭,雾才散,月初三”通过自然景象描绘,唤起了对特定时刻的记忆,月初三更是象征着团圆,暗含对旧时光的怀念。这种对比使得诗的情感更加深刻,重逢的喜悦与岁月的流逝交织在一起。
重逢后的“鬓发鬖鬖”更是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无情,面对酒杯,诗人不禁想起遥远的旅程,情感的复杂交织在一起,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感伤与思考。
最后几句“镇日雨鸣檐,前尘依约,不是江南”,雨声和檐水的意象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而“不是江南”则在对比中流露出对故乡的眷恋和现实的失落,使得整首诗在抒情中透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残蝉细柳梦沉酣
描绘梦境的场景,暗示诗人的情感状态。
旧事谁谙
表达对往事的怀念与孤独。
记得风前皱一潭
通过自然景象引入记忆的片段。
雾才散,月初三
特定时刻的描绘,象征着团圆。
重逢鬓发鬖鬖
时间的流逝让人感慨,重逢不再年轻。
对樽酒,遥程忍占
酒杯前的思念与无法言说的情感。
镇日雨鸣檐
营造出静谧的氛围,反映内心的孤独。
前尘依约,不是江南
对比昔日美好与现实的失落,增添了诗的深度。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往昔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感慨。通过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交织,表现出时间的无情与人内心的孤独,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对现实生活的无奈。
诗中“残蝉”象征了什么?
“月初三”在诗中象征什么?
《静夜思》与《怨三三》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前者更多是一种直接的思乡情,而后者则夹杂了对往昔的怀念与现实的感慨,情感更为复杂。
通过以上解析,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怨三三》的情感内涵与艺术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