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6:50: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6:50:37
《怨春郎(宿池口)》
作者: 王质 〔宋代〕
芦花已老。蓼花已老。江腹冲风,山头残照。
暮烟不辨栖鸥。识归舟。归舟照顾新洲阁。
惊波恶。别拣深湾泊。南津北泺,水村总没人家。
莽平沙。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末尾,芦苇和蓼花都已枯萎,江面上微风袭来,山头的残阳映照着晚霞。傍晚的烟雾中分不清栖息的鸥鸟,只能辨认出归来的小舟。小舟靠近新洲阁,激起的波浪让人心惊,最终还是选择在深湾停泊。南边的津口和北边的泺口,水边的村庄里没有一个人家,只有一片莽莽的平沙。
王质,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诗风清新自然,常以描写自然景物和表达个人情感为主。
《怨春郎》创作于春末夏初之际,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反映了对于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孤独生活的深刻体悟。
《怨春郎(宿池口)》是一首感情细腻的诗作,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惆怅。开头两句“芦花已老,蓼花已老”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结束,既是自然界的变化,也是诗人心境的映射。江面上的微风和山头的残照,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显忧伤的氛围,令人感受到时间的无情流逝。
诗中的“暮烟不辨栖鸥”表现了傍晚时分的迷茫与孤独,鸟儿的栖息不再清晰,象征着诗人内心的迷惘与失落。随着“识归舟”的出现,归来的小舟似乎带来了些许温暖,但随之而来的“惊波恶”又让人感到不安,暗示着归属感的缺失和对现实的无奈。
整首诗通过对江边景色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冷清与荒凉的意境,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对未来的迷茫。最后的“水村总没人家,莽平沙”更是将这种孤独感推向极致,给人以深深的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对孤独的思考以及对归属感的渴望,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凄凉。
诗中提到的“芦花已老”、“蓼花已老”象征什么?
a) 春天的到来
b) 春天的结束
c) 自然的繁荣
d) 夏天的开始
“惊波恶”中的“惊波”指什么?
a) 船只的静止
b) 波浪的激荡
c) 水面的平静
d) 鸥鸟的飞翔
诗中提到的“水村总没人家”传达了什么情感?
a) 繁华
b) 孤独
c) 喜悦
d) 吵闹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