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0:13: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0:13:03
秋清道院空,更筹受风掩。二更看斜河,湿却万星点。
在秋天清澈的夜晚,空荡荡的道院里,微风轻轻掠过。深夜两点时,我凝视着斜斜的河流,河面上洒满了湿润的星光。
本诗描绘了一个秋夜的道观景象,并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通过“道院”与“湿星点”的意象,可以联想到道教的清静无为和对自然的敬畏。
董嗣杲,宋代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情感真挚,富有哲理。
此诗作于秋季的夜晚,诗人或是在道观中静坐,感受到秋夜的宁静与清新,表达对自然的感悟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夜坐》通过简洁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秋夜的道观场景。第一句“秋清道院空”将读者带入一个宁静的环境中,清新的秋天和空荡荡的道院形成了对比,传达出一种孤寂的氛围。接下来的“更筹受风掩”则描绘出微风轻拂的感觉,增添了夜晚的清凉与静谧。诗人在深夜时分凝视斜河,仿佛在思索着人生的意义。而“湿却万星点”不仅仅是描述星光的美丽,更是将诗人的情感与自然景观相结合,表现出一种对宇宙的敬畏和对生命的思考。
整首诗以极简的笔触勾勒出了复杂的情感,带有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哲思。诗人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反映出内心的宁静与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展现了道教所追求的和谐与自然的境界。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人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夜晚?
“更筹受风掩”中“更”的意思是什么?
“湿却万星点”中“湿却”指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