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7:53: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7:53:12
海上采珠人,惟视夜光吐。
携持以为珍,美价重合浦。
异哉足照乘,殷勤献明主。
远物奈不宝,弃之犹粪土。
海上采珠的人,只看那夜光闪烁的珍珠。
他将这些珍珠视为珍宝,价格高得令人惊讶。
奇怪的是,这些明亮的珍珠能够照亮黑暗,他恳切地献给明君。
而那些遥远的物品却没什么价值,丢弃了就像杂草一样。
作者介绍:董嗣杲,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以其诗作独特风格著称,常以抒情和议论相结合的方式探讨人生、价值等主题。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经济繁荣,物质与精神并重的时代背景下,诗人通过对珍珠的描绘,反映出对价值与珍贵事物的思考。
《拟古》通过描绘海上采珠人的形象,展现了对珍贵事物的追求与欣赏。诗中描绘的夜光珍珠,不仅仅是物质的象征,更是精神世界的象征。海上采珠人只重视那些闪烁着光芒的珍珠,反映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珍惜。而“异哉足照乘”,则表现了人们对明亮事物的崇敬与献身,透出一种向上向善的情怀。
诗的最后两句则形成鲜明对比,远处的物品被视为无物,抛弃如同粪土。此处的情感转折,揭示了对真正价值的判断与选择,提醒人们在追求物质的同时,不应忽视精神的追求。整首诗在简练的字句中,蕴含了丰富的哲理与独到的见解,值得细细品味。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词测试:
诗中“夜光吐”指的是什么?
诗人对远物的态度是?
诗的主题思想主要在于?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以与白居易的《琵琶行》进行对比,探讨二者在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抒发情感上的异同。董嗣杲的作品更侧重于对物质与精神价值的辩证思考,而白居易则通过音乐表现情感,展现出另一种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