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7 06:05: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7 06:05:41
杜陵曾吟至后诗,我今客远愁归迟。
蜀中想重洛阳忆,江上亦起钱塘思。
地异心同一今古,风饕雪虐共路岐。
西湖何殊灞桥趣,亟归乘兴无复疑。
杜陵曾经吟诵过这首诗,而我如今身在异乡,心中愁苦,归家的时间却遥遥无期。在蜀地时,我常常想起洛阳,在江边也时常涌起对钱塘的思念。尽管地理不同,心意却是一样的,今古之情同样相通;风吹雪打,路途艰难却是相似的。西湖和灞桥的趣味何其相似,急于归去,乘兴而行,再无犹豫。
作者介绍:董嗣杲,宋代诗人,出身于官宦家庭,以其深厚的文功和清新的诗风,受到后人的推崇。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诗人身处九江之际,回忆故乡与游历之地,反映了他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对人生旅途的感悟。
这首诗以“远客”的身份出发,展现了诗人在异乡的思乡之情。开头提及杜陵的诗作,引出自身的愁绪,情感自然流露。诗中对蜀地的思念和对洛阳的回忆交织在一起,表现出对故乡文化的怀念。诗人用“地异心同”的句子,深刻指出尽管身处不同的地理位置,但内心的情感始终如一,这种情感穿越了地理的限制,展现了人们共同的情感羁绊。最后,诗人将西湖与灞桥相提并论,突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传达出一种期盼归乡的迫切心情。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这首诗通过对比和情感的交织,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旅途的思考,展现出一种深入骨髓的乡愁。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董嗣杲的诗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均表达了游子的思乡之情,但董的诗更侧重于对景的描写与哲思,而杜甫则通过对兄弟的思念,展现家庭的温情。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侧重,体现了不同的时代特征与个人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