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37: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37:05
减字木兰花
凭谁妙笔,横扫素缣三百尺。
天下应无,此是钱塘湖上图。
苏轼一般奇绝,云淡天高秋夜月。
费尽丹青,只这些儿画不成。
仲殊。
谁能用妙笔,横扫那三百尺的素缣呢?
天下应该没有,这幅画是钱塘湖上的景色。
苏轼的才华真是绝伦,云淡天高,秋夜明月。
我费尽心思去画,却只画成了这些。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及政治家。他的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等都达到极高的成就。苏轼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人生经历,创造出大量脍炙人口的作品。
《减字木兰花》是苏轼在经历政治波折后创作的,借景抒情,表达了他对山水的热爱以及对自己艺术才能的自我反思。此时的苏轼已在政治上遭遇挫折,但他的文学艺术创作依然展现出卓越的风采。
《减字木兰花》以清新婉约的笔触描绘了钱塘湖的美丽景色,同时融入了苏轼对画艺的深刻思考。开篇以“凭谁妙笔”引入,表达了对高超绘画技艺的渴望与敬仰,显示出艺术的崇高与难以企及。接着提到“横扫素缣三百尺”,形象地展现出画布的广阔与画艺的挑战。此处的“天下应无”则传达出一种自信,似乎认为世间无画能与之匹敌。
诗中“云淡天高秋夜月”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秋夜景象,烘托出诗人的心境,带有淡淡的忧伤与惆怅。这种情感在“费尽丹青,只这些儿画不成”中再次体现,诗人感叹自己的绘画技艺无法完美呈现心中的美景,流露出对于艺术的无奈与追求。
整首诗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是一种对艺术理想与现实的深切反思。
整首诗表达了对美的追求与对艺术创作的反思,揭示了在追求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与无奈,展现了苏轼深厚的文化底蕴及对艺术的不懈追求。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钱塘湖”是指哪个地方?
填空题:诗中“费尽丹青,只这些儿画不成”表达了诗人对____的无奈与失落。
判断题:苏轼在诗中认为自己画的技艺与天下无敌。 (对/错)
希望以上内容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减字木兰花》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