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3:57: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57:19
再送二首 其二
苏轼
馀刃西屠横海鲲,
应余诗谶是游魂。
归来趁别陶弘景,
看挂衣冠神武门。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借用鲲鹏的形象和陶弘景的典故,抒发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诗中提到“游魂”象征着追寻梦想,最后则回到现实中,目睹神武门的景象,感受到历史的沧桑。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其一生经历了政治风波,作品广泛,涵盖诗、词、散文等。苏轼的诗词风格豪放,情感真挚,常表达对人生、自然的深刻思考。
该诗创作于苏轼被贬期间,内心对友人的思念与对自身理想的追寻交织在一起,体现了他对人生的深刻感悟。
苏轼的《再送二首 其二》展现了他特有的豪放与细腻。开篇以“馀刃西屠横海鲲”点明了外界的威胁与挑战,鲲的形象不仅是对理想的追求,也暗示了对现实的反思。接着“应余诗谶是游魂”,将诗人与游魂相连,暗示着他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徘徊与挣扎。最后两句“归来趁别陶弘景,看挂衣冠神武门”,则是将理想的追寻与现实的限制紧密结合,陶弘景代表着一种理想,而神武门则是现实的象征。整体而言,诗中蕴含着对人生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感慨,情感丰富且深刻。
整首诗通过鲲与神武门的对比,揭示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表达了对梦想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无奈。
“馀刃”指的是什么?
“陶弘景”是哪一时期的人物?
诗中提到的“神武门”象征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