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再送二首 其二》

时间: 2025-05-04 03:57:19

诗句

馀刃西屠横海鲲,应余诗谶是游魂。

归来趁别陶弘景,看挂衣冠神武门。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57:19

原文展示

再送二首 其二
苏轼

馀刃西屠横海鲲,
应余诗谶是游魂。
归来趁别陶弘景,
看挂衣冠神武门。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借用鲲鹏的形象和陶弘景的典故,抒发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诗中提到“游魂”象征着追寻梦想,最后则回到现实中,目睹神武门的景象,感受到历史的沧桑。

注释

  • 馀刃:余下的锋利之刃,象征着力量或威严。
  • 西屠:指西方的屠杀,或可理解为对海中鲲的威胁。
  • :传说中的大鱼,能化为鸟,象征着自由与远大理想。
  • 陶弘景:东晋著名道士,因其著作《本草纲目》而著称,代表着追求理想的精神。
  • 神武门:古代皇城的大门,象征着权力与历史的沉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其一生经历了政治风波,作品广泛,涵盖诗、词、散文等。苏轼的诗词风格豪放,情感真挚,常表达对人生、自然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苏轼被贬期间,内心对友人的思念与对自身理想的追寻交织在一起,体现了他对人生的深刻感悟。

诗歌鉴赏

苏轼的《再送二首 其二》展现了他特有的豪放与细腻。开篇以“馀刃西屠横海鲲”点明了外界的威胁与挑战,鲲的形象不仅是对理想的追求,也暗示了对现实的反思。接着“应余诗谶是游魂”,将诗人与游魂相连,暗示着他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徘徊与挣扎。最后两句“归来趁别陶弘景,看挂衣冠神武门”,则是将理想的追寻与现实的限制紧密结合,陶弘景代表着一种理想,而神武门则是现实的象征。整体而言,诗中蕴含着对人生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感慨,情感丰富且深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馀刃西屠横海鲲:诗人以鲲的形象开篇,象征着他对理想的追求,然而“西屠”暗示了外界的威胁。
  2. 应余诗谶是游魂:诗人自觉像游魂一样在追寻梦想与现实之间徘徊,表达内心的孤独感。
  3. 归来趁别陶弘景:提到陶弘景,暗示着理想的追寻。
  4. 看挂衣冠神武门:最后的现实景象,表达了对权力与历史的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鲲比喻理想的追求。
  • 对仗:如“应余诗谶是游魂”与“看挂衣冠神武门”展示了对比。
  • 象征:神武门象征现实的束缚。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鲲与神武门的对比,揭示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表达了对梦想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无奈。

意象分析

  • :象征着自由与理想,寓意追求与希望。
  • 游魂:象征着对理想的追寻与迷失。
  • 陶弘景:代表着追求理想的精神。
  • 神武门:象征权力与历史的沉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馀刃”指的是什么?

    • A. 剩下的锋利之刃
    • B. 一种工具
    • C. 一种情感
    • D. 一种食物
  2. “陶弘景”是哪一时期的人物?

    • A. 汉代
    • B. 唐代
    • C. 东晋
    • D. 宋代
  3. 诗中提到的“神武门”象征什么?

    • A. 自由
    • B. 理想
    • C. 权力与历史
    • D. 友情

答案

  1. A
  2. C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李白与苏轼:李白的豪放与苏轼的豪放中都有对理想的追求,但李白更多的是对自由的渴望,而苏轼则融合了对现实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苏轼传》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早朝遇雨道中即事 绵山怨 送王祭酒先生还南京 柯敬仲墨竹 草庐三顾图 徐州新洪诗 中元谒陵遇雨二十首 其十四 菊花 大雨次李若虚冯佩之屠元勋联句韵 牧牛图 其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侧泳 蝇声蛙躁 桑弧之志 景星麟凤 雷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生齿日繁 阿旨顺情 鳥字旁的字 忮悍 剀切 马耳春风 八字旁的字 融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夕字旁的字 笑耻 水字旁的字 士字旁的字 包含衮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