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1 07:11: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1 07:11:27
重忆山居六首。巫山石
作者: 李德裕 〔唐代〕
十二峰前月,三声猿夜愁。
此中多怪石,日夕漱寒流。
必是归星渚,先求历斗牛。
还疑烟雨霁,仿佛是嵩丘。
这首诗描绘了巫山的夜景和山水的奇特景象。诗人看到月光照耀在十二座山峰上,耳边传来三声猿鸣,令人感到夜晚的忧愁。在这山中,怪石林立,白天和晚上都在寒流中冲刷着。这片地方一定是归星的沙洲,先前我曾寻求过斗牛星的位置。最后,诗人似乎在怀疑,烟雨已经停歇,眼前的景象仿佛又回到了嵩丘的模样。
李德裕(787年-850年),字梦熊,唐代著名诗人、政治家,曾任宰相。他的诗歌以清新、豪放著称,尤其擅长描写山水风光,展现自然的壮丽和人文的哲思。
此诗创作于李德裕在任职期间,可能是在一次出游或旅行中,受到巫山奇石与自然景观的启发,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重忆山居六首。巫山石》通过寥寥数语,展现了巫山夜晚的宁静与神秘。李德裕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峰的壮丽和猿鸣的哀愁,营造出一种孤寂而又令人深思的氛围。诗中“十二峰前月”一句,既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观,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接着“三声猿夜愁”,通过猿鸣的声音,增强了夜晚的孤独感,似乎在诉说着对过往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慨。
“此中多怪石,日夕漱寒流”,更是通过对巫山怪石的描写,表达了自然的神奇与魅力。在这一系列的描写中,诗人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传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这种将自然景观与内心情感结合的手法,体现了李德裕诗歌的独特魅力。
最后的“还疑烟雨霁,仿佛是嵩丘”,则是一种对自然景象的细腻观察,表达了对美好景象的向往。整首诗不仅在字面上描绘了巫山的美景,更在情感上引发了读者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整首诗通过描绘巫山的自然景观,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人通过孤独的夜晚和奇特的山石,反映了内心的情感,展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十二峰”指的是哪座山的峰?
诗中“此中多怪石”意味着什么?
王维的《山居秋暝》与李德裕的《巫山石》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