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2:05: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2:05:47
野人清旦起,扫雪见兰芽。
始畎春泉入,惟愁暮景斜。
未抽萱草叶,才发款冬花。
谁念江潭老,中宵旅梦赊。
山野中的人清晨早起,扫去积雪,发现了兰花的嫩芽。
春泉刚刚流入田畦,心中却只愁夕阳西斜。
萱草的叶子还没有抽出,款冬花却已经开放。
又有谁来关心江边的老人,夜半时分的旅梦又在拖延。
诗中提到的“萱草”与“款冬”,在古代诗词中常作为春天的象征,萱草因其能忘忧而被称为“忘忧草”。此外,诗中“江潭老”可以引申为对人生老去的感慨,表现出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李德裕,唐代著名的诗人、政治家,曾任宰相。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山水田园为题材,表现出隐逸的情怀。
这首诗写于李德裕隐居时,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的感慨。春天的到来使他思绪万千,感受到岁月的流逝和生活的无常。
《忆平泉杂咏·忆药栏》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开篇的“野人清旦起,扫雪见兰芽”展现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春天气息,诗人用简单的日常生活描写,表现出自然的美好。接下来的“始畎春泉入,惟愁暮景斜”则将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奈融入景物之中,形成强烈的对比,令人感悟到春天带来的希望与即将消逝的夕阳。结尾的“谁念江潭老,中宵旅梦赊”则表现了诗人对生命短暂的感慨,暗示着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孤独。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却富有哲理,令人深思。
野人清旦起,扫雪见兰芽。
始畎春泉入,惟愁暮景斜。
未抽萱草叶,才发款冬花。
谁念江潭老,中宵旅梦赊。
诗歌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了对生命流逝的感慨与对自然的热爱,传达出深沉的哲理与诗人内心的孤独感。
李德裕的《忆平泉杂咏·忆药栏》主要描绘了什么季节的景象?
诗中“惟愁暮景斜”表达了什么情感?
诗中提到的“萱草”象征着什么?
李德裕的作品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都有描写自然景色的特点,但李德裕更注重细腻的情感描写,而王之涣则展现出壮阔的视野与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