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4 17:04: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4 17:04:45
高秋对凉野,四望何萧瑟。
远见鸣皋山,青峰原上出。
晨兴采薇蕨,向暮归蓬荜。
讵假数挥金,餐和养馀日。
在高秋时节,我望向凉爽的原野,四周一片萧条。远处可以看到鸣皋山,青翠的山峰在原野上显露出来。清晨我起床去采集薇蕨,傍晚时分归来时却只剩下简陋的茅屋。难道我只是假借金钱的挥霍,才能吃上这顿丰盛的饭菜,来养活我剩余的时光吗?
本诗可能并没有直接引用历史典故,但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和生活的困顿,反映出一种隐喻的生活智慧,表达作者对生活的思考。
作者介绍:李德裕(787年-850年),字梦锡,唐代诗人、政治家。曾任宰相,才华横溢,诗风清新自然,常以自然景观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李德裕的晚年,可能反映出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索。在经历了政治起伏和个人生活的变迁后,诗人在此表达了一种对平淡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描绘了高秋时节的自然景色与个人生活的感受,其间交织着对宁静与简朴生活的向往。诗的开头便以“高秋对凉野”引入,展现了一种清冷的气氛,令人感受到秋天的萧瑟与孤寂。随着诗句的推进,作者从自然景观的描绘转向了个人的生活体验,晨间的采集活动象征着对生活的积极向上,而“蓬荜”的出现则暗示着生活的艰辛与简朴。
在最后一句中,作者直面财富与生活的关系,质疑金钱是否是维持生活的唯一途径,这种反思让整首诗更加深邃,蕴含着对人生价值的思考。整体而言,诗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理,是对人生无常与自然景观的深刻感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生活的感悟与反思,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金钱与生活关系的思考,表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描绘的季节是什么?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晨兴采薇蕨”的意思是什么?
A. 早晨去看山
B. 早晨去采摘野菜
C. 早晨去旅行
D. 早晨去钓鱼
诗中提到的“蓬荜”指的是什么?
A. 一种花
B. 简陋的茅屋
C. 高楼大厦
D. 美丽的庭院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李德裕的诗更强调个人对自然的感受与生活的反思,而杜甫则更多地关注国家与社会的动荡。两者都体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但情感基调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