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3:24: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24:07
相轮七转盘梯上,奇观千里来逼。
似水疑云,非天即海,一色缭青萦白。
城岚四接。认万瓦烟浮,六门潮抑。
落照微茫,数鸿如墨点遥夕。
心悬若与俱堕,问红灰劫换,谁画金碧。
花架鹰稀,萝巢鸽怖,藓字残碑都蚀。
锒铛响寂。剩羊角风高,送钟迎叶。
仙梦今宵,五星和露摘。
登上天封寺的浮图,七轮的转盘在眼前,千里美景尽收眼底。
那景象似水似云,仿佛是天边的海,青色和白色交织缭绕。
城边的云雾缭绕,看到无数烟囱上升起的烟,海潮般的涌动。
夕阳的余晖微弱,几只鸿雁像墨点一样在远方飞翔。
心情如同随时会坠落一般,问那红尘的劫难如何交换,究竟是谁绘制了这幅金碧辉煌的画面。
花架上的鹰鸟稀少,鸽子在藤蔓上惊恐地栖息,苔藓上的残碑已被侵蚀。
沉闷的铁器声在寂静中回响,只有羊角的风在吹拂,钟声送来秋叶的低语。
今夜的仙梦,我将摘下星辰和露珠。
作者介绍:姚燮,清代诗人,学者,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而著称。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观,常富有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登临天封寺浮图时,表达了作者在高处俯瞰大地的感受,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思考。作品中渗透着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的感慨。
《台城路·登天封寺浮图绝顶》是一首典型的山水诗,展现了诗人登高望远的壮丽景象和深邃的哲理思考。诗的开篇,"相轮七转盘梯上,奇观千里来逼",描绘出登高所见的壮丽景观,瞬间便带领读者进入一个辽阔的空间。此处的“千里”不仅仅是距离的延展,更是一种心灵上的开阔。
接下来的描写则通过“似水疑云,非天即海,一色缭青萦白”展现了天空与海洋的模糊界限,象征着自然之美的无穷变化。诗人通过细腻的感受,表现了个人对景色的沉醉与思考,仿佛在探讨人生的真实与幻象。
“心悬若与俱堕”一语,表现了诗人在壮丽景色面前的渺小与无助,暗示着对人生苦难的沉思。整首诗在意象上交织了自然的美与人生的无常,使得阅读之际,不禁陷入对生命意义的深思。最后以“仙梦今宵,五星和露摘”结束,既是对美好夜晚的向往,也是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形成一个美丽而又飘渺的结尾。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以壮观的自然景色为背景,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呈现出一种哲理性的思考。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七转盘梯”指的是什么?
A. 一种建筑结构
B. 登高的阶梯
C. 风景名胜
D. 佛教的象征
“心悬若与俱堕”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欢愉
B. 忧虑
C. 兴奋
D. 平静
诗中“仙梦今宵”主要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向往?
A. 自然风光
B. 现实生活
C. 理想生活
D. 过去的回忆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姚燮与王维的诗作均以自然景观为主题,但姚燮的诗更为哲理和抒情,王维则更强调自然与人心的和谐。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不同时代的诗人在相似主题上的不同表现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