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4:12: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4:12:28
黠虏初南下,尘飞塞北境。
汉将怀不平,雠扰当远屏。
金革卧不暖,起舞霜月冷。
点军三十千,部伍严以整。
酣战祈成功,于焉罢边衅。
敌人刚南下,尘土飞扬遮蔽了北边的边境。
汉朝的将领心中充满不满,敌人也在远处骚扰。
战甲没有温暖的感觉,寒霜中舞动显得格外冰冷。
点兵三万,军队编制严整。
在战斗中祈求成功,于是停止了边境的纷争。
“尘飞塞北境”描绘了战斗的紧张氛围。汉朝历史上与北方游牧民族的战争频繁,诗中反映了这一历史背景。汉将的“不平”则暗示了对敌人侵扰的不满与愤怒。
作者介绍:顾况(约743年-约805年),字子恭,号淮阳,唐代诗人,世称“诗中有画”。他的诗歌常表现出对边塞的思考和对战争的反思。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唐代,正值汉朝与北方游牧民族冲突频繁的时期。诗中反映了战争的残酷与士兵的愤懑,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战争的厌倦。
《塞上曲》是一首具有强烈战争气息的诗作,诗中通过描绘战争的场景,展现了士兵在边境作战时的心态。开头两句“黠虏初南下,尘飞塞北境”,以生动的图景描绘出敌人侵扰的场面,仿佛让人置身于战场之中,尘土飞扬,紧张而危险。接下来,诗人表达了汉将内心的愤懑与不安,这不仅是对敌人骚扰的反应,也反映了对自己处境的无奈与焦虑。后半部分提到“金革卧不暖,起舞霜月冷”,通过对战甲和冰冷霜月的描写,突显了士兵在严酷环境中的艰难和孤独。最后两句则展现了汉军整齐的阵容和对胜利的渴望,表达了对战争结束的期盼。整首诗在语言上简练而富有力量,通过细腻的意象与情感的层次,深刻地反映了战争的残酷与士兵的心声。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整首诗表达了对战争的厌倦与对和平的渴望,借助生动的战争描绘,突显了士兵在战乱中的无奈与愤懑,反映了那个时代士人的情怀。
诗词测试:
“黠虏”指的是:
A. 懦弱的敌人
B. 狡猾的敌人
C. 和平的使者
D. 友好的邻居
诗中的“酣战”意为:
A. 安静的战斗
B. 激烈的战斗
C. 休息的时刻
D. 友好的交流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以对比顾况的《塞上曲》和王昌龄的《出塞》,两者都涉及边塞主题,但王昌龄的作品更加注重个人情感和历史的感慨,而顾况则更侧重于战争的描绘和士兵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