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哭李别驾》

时间: 2025-07-12 16:56:48

诗句

故人行迹灭,秋草向南悲。

不欲频回步,孀妻正哭时。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12 16:56:48

原文展示:

哭李别驾
故人行迹灭,秋草向南悲。
不欲频回步,孀妻正哭时。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故人的怀念和对离别的伤感。诗中描绘了秋草萧瑟的景象,象征着悲凉的情感。诗人不愿频频回头,因为那时,故人的孤独妻子正在为其哀哭。

注释:

  • 故人:指作者的老朋友。
  • 行迹:行踪、踪迹。
  • :消失、消散。
  • 秋草:秋天的草,常用来象征凋零和悲伤。
  • 孀妻:指失去丈夫的妻子,孤独的寡妇。
  • 不欲:不想、不愿意。
  • 频回步:频繁地回头。

典故解析:

“李别驾”指的是李白,因其号称“青莲居士”,常被尊称为“别驾”。诗人通过提及李白,表达了对故人的深切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顾况,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诗风多表现对友人的怀念及对人生短暂的感慨,作品多以情感细腻、意境深远著称。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李白去世时,顾况感受到友人离世的悲痛,借用秋草的枯萎与孤独妻子的哀哭,表达了对故人深切的怀念之情。

诗歌鉴赏:

《哭李别驾》是一首充满悲伤与怀念的诗作,诗人在秋天的背景下,通过描绘秋草的萧瑟与孤独妻子的哭泣,展现了对逝去友人的深切怀念。诗的开头“故人行迹灭”,令人感受到一种无声的失落,似乎所有的过往都已化为虚无。接下来的“秋草向南悲”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悲凉的氛围,秋草的枯萎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诗的最后两句“不欲频回步,孀妻正哭时”,则将诗人的内心挣扎与无奈展现得淋漓尽致。诗人不愿频繁回头,似乎是为了避免看到更让人心痛的场景,然而又无法逃避这种痛苦的现实。此种情感在简短的诗句中表现得细腻而深刻,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故人行迹灭:老朋友的踪迹已然消失,表达对故人已亡的哀伤。
  2. 秋草向南悲:秋天的草木凋零,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生活的悲凉。
  3. 不欲频回步:不想频繁回头,流露出一种逃避痛苦的心理。
  4. 孀妻正哭时:孤独的妻子正在哭泣,展现出对故人深切的悲痛与关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秋草”比喻为生命的脆弱与无常。
  • 拟人:秋草“向南悲”赋予植物以情感,使整个环境更显悲伤。
  • 对仗:诗句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全诗围绕对友情的怀念与对离别的痛苦展开,表现了作者对故人离世的深切感伤及对人生无常的思考,传达了一种人间情感的珍贵与脆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草:象征生命的凋零与时光的流逝。
  • 孀妻:象征着失去与孤独,体现人间情感的悲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故人行迹灭”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失落
    C. 怒火

  2. “秋草向南悲”中的“悲”是指什么? A. 快乐
    B. 悲伤
    C. 愤怒

  3. 诗人为何“不欲频回步”? A. 想要回家
    B. 想要忘记
    C. 避免看到更痛苦的景象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津口》:描写孤寂与思乡之情的诗作。
  • 《送友人》:同样表达了离别之痛,情感真挚。

诗词对比:

  • 《夜泊牛津口》与《哭李别驾》都展现了诗人对离别的感伤,但前者多了一份对未来的希望,而后者则是对已逝友人的深切怀念。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研究》

相关查询

从王彦博觅洞庭柑三首 其二 十六夜月 初八日过总持以雨不得观龙井休日再往经孺子 将至信州二首 其一 早起登览有怀山居 感怀二首 衡山道中怀清江旧游寄长沙诸公 题新庵壁间 送刘伯瑞四首 其三 次韵斯远二十七日道中见怀二首 其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腿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望尘拜伏 吐故纳新 雍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齒字旁的字 廾字旁的字 好女不穿嫁时衣 音吐鸿畅 贞孝 邑廛 调丝品竹 咏物 犯而不校 谢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赤字旁的字 娇淑 建之底的字 双人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