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汾阳诸公招徐祥叔归代之答谢》

时间: 2025-05-12 05:21:23

诗句

涧陵望断忆玄晖,一片春云渭水涯。

洞里桃开成隔世,山中柯烂忘来时。

归休曲应无赖,隐去玄真那有诗。

松菊相逢如见间,此心欲寄已忘辞。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2 05:21:23

原文展示

汾阳诸公招徐祥叔归代之答谢 何梦桂 〔宋代〕

涧陵望断忆玄晖,一片春云渭水涯。 洞里桃开成隔世,山中柯烂忘来时。 归休曲应无赖,隐去玄真那有诗。 松菊相逢如见间,此心欲寄已忘辞。

白话文翻译

在涧陵远望,心中怀念玄晖, 春云如片,飘浮在渭水之滨。 洞中的桃花盛开,仿佛隔绝了尘世, 山中木头腐烂,忘记了来时的路。 归隐的曲调应是无忧无虑, 隐居的玄真,哪里还有诗篇。 松树与菊花相逢,仿佛在眼前, 这颗心想要寄托,却已忘记了言辞。

注释

  • 涧陵:地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指某处山涧旁的陵墓或风景。
  • 玄晖:指谢朓,字玄晖,南朝宋诗人,此处用以代指诗人所怀念的友人或前辈。
  • 渭水:河流名,流经陕西,此处用以象征远离尘嚣的自然环境。
  • 洞里桃开:用桃花源的典故,象征隐居的理想之地。
  • 山中柯烂:指山中树木腐烂,比喻时间的流逝和人事的变迁。
  • 归休曲:指归隐后的生活,无忧无虑。
  • 玄真:指隐士,此处可能指诗人自己或所怀念的隐士。
  • 松菊:象征高洁和长寿,常用于隐士的意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何梦桂,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感受到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何梦桂代徐祥叔答谢汾阳诸公的招请归隐之作。诗中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尘世的超然态度。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表达了诗人对尘世的超然态度和对隐逸生活的渴望。诗中“涧陵望断忆玄晖”一句,既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也暗示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洞里桃开成隔世,山中柯烂忘来时”则进一步用桃花源和山中木腐的典故,象征隐居的理想之地和时间的流逝。最后两句“松菊相逢如见间,此心欲寄已忘辞”则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尘世的超然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涧陵望断忆玄晖:在涧陵远望,心中怀念玄晖,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
  2. 一片春云渭水涯:春云如片,飘浮在渭水之滨,象征远离尘嚣的自然环境。
  3. 洞里桃开成隔世:用桃花源的典故,象征隐居的理想之地。
  4. 山中柯烂忘来时:指山中树木腐烂,比喻时间的流逝和人事的变迁。
  5. 归休曲应无赖:指归隐后的生活,无忧无虑。
  6. 隐去玄真那有诗:隐居的玄真,哪里还有诗篇,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7. 松菊相逢如见间:松树与菊花相逢,仿佛在眼前,象征高洁和长寿。
  8. 此心欲寄已忘辞:这颗心想要寄托,却已忘记了言辞,表达了对尘世的超然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一片春云渭水涯”中的“春云”比喻自然环境。
  • 典故:如“洞里桃开成隔世”中的桃花源典故。
  • 象征:如“松菊相逢如见间”中的松菊象征高洁和长寿。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尘世的超然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云:象征自然环境。
  • 桃花:象征隐居的理想之地。
  • 山中柯烂:象征时间的流逝和人事的变迁。
  • 松菊:象征高洁和长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涧陵望断忆玄晖”中的“玄晖”指的是谁? A. 谢朓 B. 李白 C. 杜甫 D. 王维 答案:A

  2. 诗中“洞里桃开成隔世”用的是什么典故? A. 桃花源 B. 蓬莱仙岛 C. 瑶池 D. 灵山 答案:A

  3. 诗中“松菊相逢如见间”中的“松菊”象征什么? A. 高洁和长寿 B. 富贵和权势 C. 贫穷和困苦 D. 战争和灾难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王维《山居秋暝》:描绘了山居生活的宁静和美好。

诗词对比

  • 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相比,何梦桂的这首诗更加注重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
  • 《陶渊明集》
  • 《王维诗集》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秋日东郊 冤雪还乡重游惠山 辞众偈 次杨咸亨江郊亭新成二十三韵 春游三首 其一 閒居东湖述怀 夏日园中清暑二首 其一 春日遣怀 春日遣怀二首 其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一字旁的字 含垢匿瑕 茂迁 匪开头的成语 锦衣玉带 尢字旁的字 虎字头的字 疋字旁的字 根究着实 录取 朱云折槛 八字旁的字 平板三轮儿 百六阳九 文过其实 四库书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