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3:35: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3:35:21
偈
作者: 释法明 〔宋代〕
资福别无所补,五日一参击鼓。
何曾说妙谈玄,只是粗言直语。
甘草自来甜,黄连依旧苦。
忽若鼻孔辽天,逢人世忌错举。
这首诗表达了对佛教修行和语言表达的思考。诗人认为,资福(福德)并不能再增加什么,每五天便打一次鼓,来提醒自己修行。在此过程中,虽有些高深的道理,但往往只是些直白的言语而已。甘草天生甘甜,而黄连则无论如何都苦涩。诗人感慨道,仿佛鼻孔可以通向辽阔的天空,人与人之间却常常因为误解而小心翼翼。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释法明,宋代高僧,擅长禅宗思想,诗作多以简练、直白著称,深受僧侣和世俗的喜爱。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佛教影响深远,诗人通过诗歌表达对修行的感悟和人际关系中的误解,反映出当时社会对佛教的重视与思考。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句,传达了深邃的哲理。开篇“资福别无所补”直接点出修行的虚无与内省,强调外在的福德并不能真正补充内心的空虚。接下来的“何曾说妙谈玄”,则揭示了在追求智慧的过程中,许多高深的道理往往只是简单的直白表述。这种对比让人反思,真正的智慧或许并不在于复杂的语言,而在于真实的体验与理解。
“甘草自来甜,黄连依旧苦”用药材的对比,进一步深化了对人生的感悟。人们常常在生活中追求甜美,却不得不面对生活的苦涩;这种对比不仅反映了人生的真实,也让人意识到接受苦楚的重要性。
最后一句“逢人世忌错举”则在提醒人际交往中的谨慎与小心。诗人用“鼻孔辽天”作为对比,暗示人应有开阔的心胸,但现实中的人际关系却常常因为误解而显得局促。这一结尾既有哲理的深度,也带有一种淡淡的无奈,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修行、人生苦甜、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思考,传达出一种简朴而深刻的哲理,鼓励人们在繁杂的生活中寻找真实的自我与平和的心态。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资福别无所补”中“资福”指的是什么?
A. 外在的财富
B. 内心的福德
C. 生活的美好
D. 朋友的支持
“甘草自来甜,黄连依旧苦”意在说明什么?
A. 生活中总是甜蜜的
B. 人生的苦与甜并存
C. 生活中要追求甜美
D. 只有苦才是真
诗中提到“鼻孔辽天”,这句话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A. 形容宽广的视野
B. 形容高尚的情操
C. 形容人际关系的复杂
D. 形容生活的无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以上内容为对《偈》的详细解析及学习材料,希望对您理解这首诗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