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8:42: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8:42:34
青山地僻车马稀,
十载倦游歌式微。
傍溪卜筑面流水,
拂石展簟消炎晖。
老翁过从就蔬食,
幼女补缀成絺衣。
西亭去家苦不远,
日暮共逐渔樵归。
青山偏僻,车马稀少,
十年来游历疲倦,歌声渐微。
在溪边搭个小屋,面朝流水,
掀起石头上的席子,消减炎夏的热晖。
老翁相会,吃些蔬菜,
小女孩在补缀织成的衣裳。
西亭离家并不远,
日暮时分,一起去追逐渔夫和樵夫的归来。
吴志淳,元代诗人,生活在元代的动荡时期,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代表了元代文人的田园情怀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创作于诗人十年游历之后,表达了他对自然宁静生活的向往,反映了对繁华喧嚣的厌倦和对简朴生活的热爱。正值夏日,诗人选择在青山溪边搭建小屋,享受自然的清凉,体现了他渴望逃离尘世纷扰的情感。
这首诗以自然为背景,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夏日场景。诗人通过“青山地僻”、“车马稀”的描写,营造出一种与世隔绝的恬静氛围。十年的游历给他带来了疲惫,诗中的“倦游歌式微”透露出他对往日繁华的怀念与失落。接着,诗人选择在溪边搭屋,面朝流水,展现了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生活。这里的流水不仅是自然景观,更是诗人心灵的寄托,象征着清凉与宁静。
后面的描写中,老翁与幼女的生活情景则展现了人们简单而幸福的生活方式。老翁与幼女的生活相互依赖、和谐共处,体现了人性中对亲情和温暖的追求。最后,诗人提到“日暮共逐渔樵归”,不仅描绘了归家的温暖场景,也反映了诗人对平凡生活的向往和珍视。
整首诗在清新自然的意象中流露出淡淡的忧伤与思考,表现出诗人对社会生活的逃避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深刻而富有哲理。这种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体现了人们对宁静、简单生活的热爱。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宁静自然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际温暖的珍视。诗人通过描绘自然场景和人们的生活状态,反映出对简单生活的热爱和对社会喧嚣的逃避,展现了田园生活的美好与宁静。
诗中“十载倦游歌式微”表达了什么情感?
“傍溪卜筑面流水”中,“卜筑”是什么意思?
诗中提到的“日暮共逐渔樵归”描绘了什么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