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9 07:47: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9 07:47:54
原文展示:
感兴 何梦桂 〔宋代〕
剩得田园归去来,江南两度见黄梅。 轩窗有侣余松竹,墙壁无人半藓苔。 独抱丹心徒自苦,相逢白首不须哀。 人间万事不可极,一梦蘧蘧心已灰。
白话文翻译:
我终于得以回归田园,两次在江南看到黄梅成熟。 窗边有松竹为伴,墙壁上无人打理,长满了苔藓。 独自怀抱忠诚之心,却只能自我苦闷, 即使白发苍苍相遇,也不必感到悲哀。 人世间的事情无法达到极致,一场梦醒后,心已如灰烬。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何梦桂,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位怀才不遇的文人,对世事有着深刻的感慨和超脱的态度。
创作背景: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世事的超然态度和对归隐田园生活的向往。诗人在经历了世间的沧桑和变迁后,选择了归隐田园,寻求心灵的宁静和自由。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归隐田园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世事的超然态度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诗中,“剩得田园归去来”一句,直接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渴望和回归的喜悦。“江南两度见黄梅”则通过黄梅的成熟,象征岁月的流转和人生的变迁。“轩窗有侣余松竹,墙壁无人半藓苔”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凄凉的田园景象,松竹为伴,苔藓自生,无人打理,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世事的超脱。“独抱丹心徒自苦,相逢白首不须哀”则表达了诗人对忠诚和友情的坚守,即使白发苍苍,也不必感到悲哀。最后两句“人间万事不可极,一梦蘧蘧心已灰”则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世事的超然和对人生的深刻感悟,认为人世间的事情无法达到极致,一场梦醒后,心已如灰烬,表达了一种超脱和淡泊的人生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诗人对世事的超然态度和对归隐田园生活的向往。诗人通过描绘田园景象和表达对忠诚和友情的坚守,展现了一种超脱和淡泊的人生态度,认为人世间的事情无法达到极致,一场梦醒后,心已如灰烬。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的“黄梅”象征什么? A. 岁月的流转 B. 田园生活 C. 忠诚和友情 D. 人生的虚幻
诗中的“独抱丹心徒自苦”表达了什么? A. 对世事的超然态度 B. 对忠诚和友情的坚守 C. 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D. 对人生的深刻感悟
诗中的“一梦蘧蘧心已灰”表达了什么? A. 对世事的超然态度 B. 对忠诚和友情的坚守 C. 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D. 对人生的深刻感悟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