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0:41: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0:41:08
山田久欲折
作者:王安石 〔宋代〕
山田久欲折,秋至尚求雨。
妇女喜秋凉,踏车多笑语。
朔云卷众水,惨淡吹平楚。
横陂与直堑,疑即没洲渚。
霍霍反照中,散丝鱼几缕。
鸿蒙不可问,且往知何许。
欹眠露下舸,侧见星月吐。
龙骨已呕哑,田家真作苦。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乡村景象。田地因久旱而干裂,农人盼望着秋雨的到来。妇女们在秋凉中感到欢喜,织布机旁传来阵阵笑语。北风卷起了云层,吹得水面平坦,显得凄凉。河道的形状让人怀疑是否没了小洲。水面上偶尔闪过几条鱼的丝线。对未来的迷茫令人无法探问,现在又去往何处。靠船在露水下小憩,侧身便能看到星星和月亮。船的龙骨已经呜咽,农家的苦日子真是艰难。
作者介绍: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他推行新法,致力于政治改革,对后世影响深远。王安石的诗歌不仅形式多样,而且内容丰富,常常反映社会现实与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王安石任职时,正值农忙时节,他通过描写秋天的农村生活,表达对农民困境的关注和对自然的思考。
《山田久欲折》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农村的秋天景象,诗中不仅表现出自然环境的变化,还深刻反映了农民的生活状况。开篇提到的“山田久欲折”,暗示长期干旱造成的困境,紧接着“秋至尚求雨”,表达了农民对秋雨的期盼,这种期盼中夹杂着焦虑,体现了农民对生活的无奈与希望。
在描绘农村妇女的喜悦时,诗人使用“踏车多笑语”的描写,展现了劳动的乐趣与生活的希望;而“朔云卷众水,惨淡吹平楚”则展现了自然的力量与变化,暗示即使有欢笑,生活依然充满挑战与不确定性。最后,诗句“龙骨已呕哑,田家真作苦”将全诗情感推向高潮,表现了农民在自然与生活双重压力下的苦楚。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细腻的情感,将自然景象与人事结合,突显了王安石作为诗人的深厚功力与对社会的关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表达了王安石对农民生活的深切关注,既有对自然变化的观察,也有对生活困境的反思,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怀。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踏车”指的是什么?
诗中“龙骨已呕哑”表达了什么情感?
整首诗主要反映了哪个季节的农村生活?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安石与杜甫的作品同样关注社会现实,但王安石更多表现自然与人情的结合,而杜甫则对国家的动荡与个人的困境有更深刻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