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书事二首》

时间: 2025-04-26 04:54:12

诗句

黄旗旁午责军需,括匠搜船遍里闾。

士稚去时无铠仗,武候屯处有储胥。

粟空都内忧难继,甲出民间策恐疏。

昔补戎行今简汰,空搔短发看兵书。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54:12

原文展示:

书事二首
作者: 刘克庄 〔宋代〕

黄旗旁午责军需,
括匠搜船遍里闾。
士稚去时无铠仗,
武候屯处有储胥。
粟空都内忧难继,
甲出民间策恐疏。
昔补戎行今简汰,
空搔短发看兵书。

白话文翻译:

在黄旗飘扬的正午时分,负责军需的官员正在催促。工匠们在各处忙着搜寻船只。士兵们出征时没有铠甲和武器,而驻军的地方却堆满了军需物资。城内粮食空虚,令人忧虑难以维持,民间的铠甲也难以保障战斗力。过去我帮助军队,如今却被简化淘汰,闲来无事,只能抓着短发翻阅兵书。

注释:

  • 黄旗: 可能指代军队的标志,象征军队的存在和行动。
  • 军需: 指军事所需的物资和粮食。
  • 士稚: 士兵的年轻人,意指年轻的士兵。
  • 储胥: 储备的物资,通常指军需品。
  • : 粮食,主要指谷物。
  • : 指甲胄,即防护装备。
  • 戎行: 军队,兵员。
  • 简汰: 意思是简化和淘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是宋代著名的诗人,生于1167年,卒于1230年。他以豪放的风格和深刻的历史感闻名于世,作品中常常表现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国家面临内忧外患,士兵缺乏装备,民间物资匮乏。诗中反映了诗人对战乱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传统军队体制的批判与反思。

诗歌鉴赏:

《书事二首》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战时的困境与士兵的无奈。诗开头以“黄旗旁午责军需”引入,生动地描绘了战事紧迫的情景,黄旗的出现不仅象征着军队的存在,也暗示了战争的威胁。接着,通过“括匠搜船遍里闾”,展现了在战乱背景下,工匠们忙于搜寻物资的景象,暗示战争的残酷和对资源的紧迫需求。

“士稚去时无铠仗”一句,突显了士兵们的无奈与脆弱,年轻士兵在出征时竟然没有足够的武器,显示出国家在战争中物资的缺乏。后文“粟空都内忧难继”则直接表明了粮食的匮乏,增加了战时的紧迫感。

诗的后半部分,“昔补戎行今简汰”,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角色变化的感慨,从曾经的军需补给者,沦为被淘汰的角色,内心的无奈与失落可见一斑。结尾“空搔短发看兵书”,既是对往昔的怀念,也是对未来的迷茫,体现了对历史和现实的深思。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情感的传达,展现了战乱中的无奈与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具有深刻的历史感和对现实的强烈批判。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黄旗旁午责军需: 描绘军队在正午时分的紧迫状态,军需官催促军需物资。
  2. 括匠搜船遍里闾: 工匠们在各个角落忙碌地寻找军需物资,展现战时的忙碌。
  3. 士稚去时无铠仗: 年轻士兵出征时没有装备,显示出士兵的无奈与脆弱。
  4. 武候屯处有储胥: 驻军地点有很多物资储备,形成对比,反映出物资的不均衡。
  5. 粟空都内忧难继: 城内粮食匮乏,令人忧虑,难以维持战争。
  6. 甲出民间策恐疏: 民间的铠甲出借给军队,战斗力不强,暗示对战斗的担忧。
  7. 昔补戎行今简汰: 自己曾经帮助军队,如今却被简化淘汰,感慨万千。
  8. 空搔短发看兵书: 只剩下翻阅兵书,表现出对往昔的追忆和未来的迷茫。

修辞手法:

  • 对仗: 诗中多处运用对仗手法,如“士稚去时无铠仗,武候屯处有储胥”,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 “空搔短发”比喻诗人内心的落魄与无助,生动形象。
  • 排比: 通过排比句式展示战争中的种种困境,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出对战争的深刻思考,忧虑国家命运与士兵的困境,既有对历史的反思,也有对现实的批判,展现出诗人对国事的深切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黄旗: 象征军队与战争。
  • 士稚: 代表年轻的士兵,象征对国家未来的希望与担忧。
  • : 粮食的象征,代表民生与国家的生存基础。
  • : 代表武器与战斗力,象征国家的安全与威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黄旗”象征什么? A. 友谊
    B. 军队与战争
    C. 自然风光

  2. “士稚去时无铠仗”中“士稚”指的是: A. 年轻士兵
    B. 老兵
    C. 工匠

  3. 诗中提到的“粟”主要指: A. 武器
    B. 粮食
    C. 书籍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 - 杜甫: 表现战乱中的忧国情怀。
  • 《夜泊牛渚怀古》 - 李白: 反映历史与战争的思考。

诗词对比:

  • 《泊秦淮》 - 杜甫与刘克庄的作品都反映了战乱对个人与国家的影响,但刘克庄更侧重于对士兵困境与资源短缺的直观描写,杜甫则更多表现诗人对历史的感慨与对未来的忧虑。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经与楚辞》

以上内容为《书事二首》的详细解读与分析,旨在帮助读者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与背景。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彭泽解印 闻蝉 中秋月 游阴那灵光寺 寄周澹岩幽居 己未四月下浣眉州试竣敬谒三苏祠翼日得五古一首 沜园歌 煎茶坪 曲郡至木渎郊和即目 松岑师和余假寓沜园诗叠韵奉报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票价 敬老恤贫 如开头的成语 申释 相鼠有皮 顿足椎胸 先结尾的成语 晶帘 浮浪不经 炎炎烈烈 手字旁的字 禽奔兽遁 取以来 阜字旁的字 舌字旁的字 犬字旁的字 儿字旁的字 歧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