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54: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54:12
书事二首
作者: 刘克庄 〔宋代〕
黄旗旁午责军需,
括匠搜船遍里闾。
士稚去时无铠仗,
武候屯处有储胥。
粟空都内忧难继,
甲出民间策恐疏。
昔补戎行今简汰,
空搔短发看兵书。
在黄旗飘扬的正午时分,负责军需的官员正在催促。工匠们在各处忙着搜寻船只。士兵们出征时没有铠甲和武器,而驻军的地方却堆满了军需物资。城内粮食空虚,令人忧虑难以维持,民间的铠甲也难以保障战斗力。过去我帮助军队,如今却被简化淘汰,闲来无事,只能抓着短发翻阅兵书。
刘克庄是宋代著名的诗人,生于1167年,卒于1230年。他以豪放的风格和深刻的历史感闻名于世,作品中常常表现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心。
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国家面临内忧外患,士兵缺乏装备,民间物资匮乏。诗中反映了诗人对战乱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传统军队体制的批判与反思。
《书事二首》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战时的困境与士兵的无奈。诗开头以“黄旗旁午责军需”引入,生动地描绘了战事紧迫的情景,黄旗的出现不仅象征着军队的存在,也暗示了战争的威胁。接着,通过“括匠搜船遍里闾”,展现了在战乱背景下,工匠们忙于搜寻物资的景象,暗示战争的残酷和对资源的紧迫需求。
“士稚去时无铠仗”一句,突显了士兵们的无奈与脆弱,年轻士兵在出征时竟然没有足够的武器,显示出国家在战争中物资的缺乏。后文“粟空都内忧难继”则直接表明了粮食的匮乏,增加了战时的紧迫感。
诗的后半部分,“昔补戎行今简汰”,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角色变化的感慨,从曾经的军需补给者,沦为被淘汰的角色,内心的无奈与失落可见一斑。结尾“空搔短发看兵书”,既是对往昔的怀念,也是对未来的迷茫,体现了对历史和现实的深思。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情感的传达,展现了战乱中的无奈与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具有深刻的历史感和对现实的强烈批判。
整首诗表现出对战争的深刻思考,忧虑国家命运与士兵的困境,既有对历史的反思,也有对现实的批判,展现出诗人对国事的深切关怀。
诗中“黄旗”象征什么?
A. 友谊
B. 军队与战争
C. 自然风光
“士稚去时无铠仗”中“士稚”指的是:
A. 年轻士兵
B. 老兵
C. 工匠
诗中提到的“粟”主要指:
A. 武器
B. 粮食
C. 书籍
以上内容为《书事二首》的详细解读与分析,旨在帮助读者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与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