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河满子 中秋》

时间: 2025-05-07 19:08:55

诗句

月破秋寒洒背,霜沾露影侵床。

玉笛几声今夜起,记来曲子霓裳。

孤杵愁连村落,吹笳梦入潇湘。

铅水泻如清泪,江枫绚似红妆。

啼雁半行芦荻老,晶晶波下横塘。

往事思君一夜,明朝直欲回肠。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9:08:55

原文展示

月破秋寒洒背,霜沾露影侵床。
玉笛几声今夜起,记来曲子霓裳。
孤杵愁连村落,吹笳梦入潇湘。
铅水泻如清泪,江枫绚似红妆。
啼雁半行芦荻老,晶晶波下横塘。
往事思君一夜,明朝直欲回肠。

白话文翻译

月光透过秋寒洒在身后,霜露沾湿了床上的影子。
玉笛在今夜响起几声,想起那曲子是霓裳。
孤独的杵声愁苦地连绵着村落,笳声在梦中飘入潇湘。
铅色的水流如同清泪,江边的枫树绚烂如红妆。
啼叫的雁群穿过老去的芦荻,晶莹的波光在横塘下闪烁。
对往事思念君子一夜,明天直想回肠翻胃。

注释

  • 月破:形容月光透过云层的样子。
  • 洒背:洒在背上。
  • 霜沾露影:霜和露水沾湿了床上的影子。
  • 玉笛:指一种乐器,象征音乐的高雅。
  • 霓裳:指优美的舞曲,来源于《霓裳羽衣曲》。
  • 孤杵:孤独的杵声,可能指夜晚的寂静与愁苦。
  • 铅水:比喻水的颜色暗淡,象征忧伤。
  • 回肠:回肠转胃,形容思念之苦。

典故解析

  • 霓裳羽衣曲:古代著名的舞曲,象征着美好而遥远的回忆,常与团圆和思念相关。
  • 潇湘:指湘江地区,常用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草,明代诗人,生于江南,擅长诗词,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生感悟,其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中秋佳节,正值思念亲友的时节,表达了对过往的追忆和对故乡的眷恋。

诗歌鉴赏

《河满子·中秋》是一首描绘中秋夜景和情感的古诗。诗人在月光、霜露的映衬下,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又孤独的氛围。开篇以“月破秋寒洒背”引入,月光穿透寒冷的秋夜,洒在身上,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接着,诗人提到“玉笛几声今夜起”,音乐的响起让人忆起往昔的美好,暗示着思念的情感在不断涌动。孤独的杵声和笳声交织在一起,带来了一种无尽的愁苦。

后半部分,通过对江水和枫树的描绘,诗人用“铅水泻如清泪,江枫绚似红妆”将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相结合,表现出思念的深切与浓烈。而“往事思君一夜,明朝直欲回肠”则是情感的高潮,表达了对故人的思念如潮水般翻涌,令人心痛。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渲染,展现了中秋时节的孤独与思念,感人至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月破秋寒洒背:月光透过寒冷的秋夜洒在身上,营造出孤独的氛围。
  2. 霜沾露影侵床:霜露浸润了床上的影子,暗示了夜晚的凉意与孤寂。
  3. 玉笛几声今夜起:乐声起,唤起对往昔的怀念。
  4. 记来曲子霓裳:提到“霓裳”,让人联想到美好的舞曲和欢快的时光。
  5. 孤杵愁连村落:孤独的杵声与村落相连,表达了一种无尽的忧愁。
  6. 吹笳梦入潇湘:笳声引发梦境,回到故乡潇湘,思念之情油然而生。
  7. 铅水泻如清泪:江水如泪,象征着内心的悲伤。
  8. 江枫绚似红妆:枫树的绚丽如同红妆,形成对比,映衬出思念的痛苦。
  9. 啼雁半行芦荻老:雁声穿过秋天的芦苇,带来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10. 晶晶波下横塘:波光粼粼的塘水,映照出内心的思绪。
  11. 往事思君一夜:对往事的缅怀,思念之情挥之不去。
  12. 明朝直欲回肠:明日对君的思念将使人心肠翻转,感情真挚而强烈。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铅水泻如清泪”,将水比作泪水,表达忧伤。
  • 拟人:如“啼雁半行”,使雁的叫声更具情感。
  • 对仗:如“孤杵愁连村落,吹笳梦入潇湘”,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秋月、霜露、音乐等意象,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往昔的追忆,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意象分析

  • 月亮:象征团圆和思念之情。
  • 霜露:象征着秋天的凉意与孤独。
  • 玉笛:代表音乐的高雅与美好回忆。
  • 江枫:象征着美丽而又伤感的景象。
  • 雁群:传递思乡之情,象征迁徙与离别。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乐器是?

    • A. 笙
    • B. 琵琶
    • C. 玉笛
    • D. 箫
  2. “铅水泻如清泪”中的“铅水”比喻什么?

    • A. 清澈的水
    • B. 忧伤的水
    • C. 温暖的水
    • D. 浑浊的水
  3. 诗中提到的“霓裳”指代什么?

    • A. 一种花
    • B. 一种舞曲
    • C. 一种衣服
    • D. 一种风景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诗词对比

  • 李白的《静夜思》:同样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更侧重于内心的孤独感。
  • 苏轼的《水调歌头》:描绘了月下的团圆与思念,情感更为开阔和乐观。

参考资料

  • 《古诗词鉴赏》
  • 《明代诗人研究》
  • 《诗词的意象与情感分析》

相关查询

【双调】碧玉箫(十首) 【仙吕】桂枝香 【中吕】朝天子 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 【双调】大德歌(四首) 杂剧·钱大尹智宠谢天香 【双调】沉醉东风(五首) 杂剧·赵盼儿风月救风尘 【中吕】古调石榴花 杂剧·望江亭中秋切鲙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丶字旁的字 气字旁的字 暧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自字旁的字 填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蛊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彑字旁的字 传杯弄斝 一夫荷戟,尤夫趦趄 夜以续日 浮瓜沈李 同步 聪识 鼻青眼肿 又字旁的字 睡卧不宁 世胙 息肩弛担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