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6-25 18:50: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6-25 18:50:42
河满子
俞士彪 〔清代〕
残醉慵窥晓镜,
贪欢失喂春蚕。
百啭娇莺听不厌,
海棠花下钩帘。
日永屡添香脑,
寒消欲褪银衫。
髻上金虫喜子,
胸前碧草宜男。
六幅帐罗刚半掩,
侧身春睡初酣。
嘱付雕梁燕子,
莫教细语呢喃。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残醉的女子在春晨中慵懒地打量着自己,沉浸在欢愉的氛围中。她听着莺鸟的婉转歌声,坐在海棠花下,轻轻钩起帘子。阳光明媚,熏香扑鼻,寒意渐消,她的衣衫似乎也要褪去。头上的金虫发饰让她心情愉悦,胸前的碧草装饰则显得恰到好处。她的帐子刚刚半掩,侧身在春日的酣睡中,叮嘱雕梁上的燕子,不要让我听到细语的呢喃声。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俞士彪,清代诗人,擅长描绘田园风光与人生哲理。他的诗作多带有细腻的情感,常以女性的视角表达对生活的感悟。
创作背景: 《河满子》创作于春季,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气息和女性的情感,表达对生命的热爱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以春日的清晨为背景,描绘了一位慵懒女子的生活状态,整首诗充满了春天的气息与生命的活力。诗人通过“残醉”、“慵窥”等词汇,生动地展现了女子在微醺状态下的慵懒与甜美。接着,通过“百啭娇莺”的描写,诗人不仅表现了自然界的和谐美好,也渲染出一种情感上的愉悦与享受。
在意象的构建上,诗中充分运用了春天的元素,如“海棠花”、“香脑”、“春蚕”等,营造出了一幅生动的春日画卷。尤其是“六幅帐罗刚半掩”,不仅形象地展现了女子半掩的帐子,更是隐喻了她那份羞怯与宁静的心情。
最后,“嘱付雕梁燕子,莫教细语呢喃”的一句,既是对自然的呼唤,也是对自己情感的保护,表现出一种对私密空间的珍视。整首诗流畅而富有韵律,展现了清代诗人对生活细腻的观察与深刻的感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春天的慵懒与宁静,表现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传递出一种享受生活、珍惜当下的情感基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残醉”指的是:
A) 醉酒后的清醒
B) 喝醉后留有余醉的状态
C) 酒醒后的清醒
答案:B
“海棠花下钩帘”中“钩帘”意指:
A) 拉开窗帘
B) 钩住帘子
C) 轻轻拉起帘子
答案:C
诗中提到的“雕梁燕子”象征:
A) 春天的到来
B) 生活的美好与温暖
C) 女性的温柔
答案: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以将《河满子》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进行对比,两者都描绘了春天的美好,但《河满子》更侧重于个人的情感与生活的细腻,而《赋得古原草送别》则更强调人生的离愁与自然的变化。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