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8 00:18: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8 00:18:08
戏答圣俞持烛之句
作者: 欧阳修
辱君赠我言虽厚,
听我酬君意不同。
病眼自憎红蜡烛,
何人肯伴白须翁。
花时浪过如春梦,
酒敌先甘伏下风。
惟有吟哦殊不倦,
始知文字乐无穷。
这首诗的意思是:
虽然您赠予我的言辞厚重,但我回应您的心意却有所不同。我这双眼睛已经不再喜欢红蜡烛,谁愿意陪伴这位白发老翁呢?花开的时节,浪费时间就像春梦一样,一杯好酒的朋友在先前就得先忍受风寒。只有吟咏诗歌让我乐此不疲,才知道文字的乐趣是无穷无尽的。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词、散文、历史著作都颇具影响力,倡导“文以载道”的写作理念,风格清新,通俗易懂。
此诗写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政治权力斗争时期。作者以诗歌回应朋友的赠句,表现出对生活的思考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这首诗以轻松幽默的语调,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不同看法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诗的开头提到“辱君赠我言虽厚”,这是对朋友赠言的谦虚回应,显示出作者的谦卑和情谊,但紧接着又表明了与朋友意图的不同,反映出他对世俗交往的淡泊。接着,作者通过“病眼自憎红蜡烛”的自我调侃,表达了对热闹场面的不屑和无奈,暗示了自己已步入老年,无法再享受那些繁华的宴会。
“花时浪过如春梦”一句,表现了对美好时光的感慨,春梦象征着短暂和虚幻,作者意识到生活的转瞬即逝,而酒敌先甘伏下风则强调了友谊的珍贵和生活中必须忍受的艰辛。最后两句“惟有吟哦殊不倦,始知文字乐无穷”,则是对诗歌创作的热爱和对文学的追求,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宁静与满足。这种对比强化了诗的主题,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脱和执着。
整首诗传达了一种对人生的感慨与思考,展现了老年人的孤独与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同时表达了对文学创作的热爱与追求,体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态度。
诗中提到的“红蜡烛”象征什么?
欧阳修在诗中表现了对什么的感慨?
“惟有吟哦殊不倦”表达了作者对什么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