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7:50: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7:50:50
和金兄
作者:徐元杰 〔宋代〕
大学融智门,至善在所止。
明德与新民,贯通无异理。
万折水必东,千古吾晦翁。
考亭追杏坛,犹存舞雩风。
昔者学易堂,粤山宽閒野。
此道闻而知,笃信无虚假。
尚有刘静春,至理共乐循。
我登二老门,天方寿斯文。
服膺善恐失,适正杜邪曲。
当时片言下,问道不隔宿。
学易堂已空,谁与鞭凡庸。
静春正耆庞,抠衣尽从容。
襟谊子崇笃,远来顾茕独。
作诗念清新,愧我言腐熟。
四海皆弟兄,尚友惟辅仁。
春草正碧色,话别同敷陈。
大学的智慧之门,至善之处就在这里。
明德与新民,两者的道理并无差异。
无论经历多少曲折,水流总会向东,
千古以来,我的思想依旧晦暗。
考亭追随杏坛,依然有那舞雩的风。
往昔的学易堂,宽阔的粤山让人感到悠闲。
这一道理听闻后能明白,坚信无虚假。
仍有刘静春,共同探讨至理的乐趣。
我登上二老的门,愿天长地久,寿与文采。
心中牢记善良,恐怕失去它,
适当正直,杜绝邪曲。
当时的片言只语,问道不必隔宿。
学易堂已经空无一人,谁来驱赶平庸。
静春正值年长,衣着从容不迫。
与子交谊深厚,远道而来的我却感到孤独。
作诗时念及清新,惭愧我言辞已腐熟。
四海皆是弟兄,朋友唯有辅仁。
春草正碧绿,我们交谈时情谊满溢。
作者介绍:徐元杰,宋代诗人,生活在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受儒家思想影响深厚。他的诗作常表现出对道德和学问的追求,富有哲理性和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与好友金兄的交流之际,表达了对明德新民的理想,以及对学问的渴望和对人生哲理的追求。徐元杰通过诗歌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知识和道德的重视。
《和金兄》是一首充满哲理和人文关怀的诗作,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对知识和道德的崇高追求。诗中“大学融智门,至善在所止”开篇即点明了追求智慧和善良的主题,向读者传达了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徐元杰在诗中运用了许多典故,如“明德与新民”,强调道德修养与社会进步的关系,展示了他对理想社会的向往。诗中对自然的描绘,如“春草正碧色”,不仅增添了诗的美感,同时也象征着生命的希望与蓬勃向上。
诗人在表达个人情感的同时,也注重与朋友的交流和思想碰撞,体现了士人之间的友情和对理想的共同追求。最后,“四海皆弟兄,尚友惟辅仁”一句,展示了作者对朋友的珍视和对仁爱的推崇,体现出儒家的人文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整首诗作不仅是个人情感的流露,更是对社会理想的深刻思考,值得反复品味与探讨。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围绕知识、道德和人与人之间的友情展开,强调理想社会的建设需要每个人的努力和坚持,体现了深厚的儒家思想和人文关怀。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大学”主要指什么?
A. 学校
B. 经典
C. 书籍
D. 课程
“明德与新民”表达了什么样的关系?
A. 对立
B. 相辅相成
C. 无关
D. 互为影响
诗中提到的“春草”象征什么?
A. 死亡
B. 生命与希望
C. 贫穷
D. 绝望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以上内容为对《和金兄》的详细分析与解读,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