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01: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01:00
游庐山作
五老闲游倚舳舻,
碧梯岚径好程途。
云开瀑影千门挂,
雨过松黄十里铺。
客爱往来何所得,
僧言荣辱此间无。
从今愈识逍遥旨,
一听升沉造化炉。
游庐山作
五老山上悠闲游玩,倚靠着船舷。
碧绿的台阶和山路,真是美好的旅途。
云开时,瀑布的影子如千扇门一样悬挂,
雨过后,松树的黄叶铺满十里。
客人们往来游览,究竟得到了什么呢?
僧人说,在这里荣华富贵都与我无关。
从今往后,我更能领悟那逍遥的真谛,
一听那升沉的声音,宛如造化的熔炉。
范仲淹(989年-1052年),字希文,号介甫,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他以其卓越的政治能力和深邃的文学造诣而闻名,尤其在诗词方面,常以抒发个人情怀、表达对社会的关切而受到后世推崇。
《游庐山作》作于范仲淹游历庐山时,表达了他对自然美的赞叹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庐山以其雄伟壮丽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令人神往,范仲淹在游历中领悟到人生的逍遥真谛,体现了他对名利的淡泊与对自然的热爱。
《游庐山作》是一首描写庐山自然景观的诗,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庐山的自然之美与人文哲思。开头两句“五老闲游倚舳舻,碧梯岚径好程途”描绘了诗人悠然自得的游览情景,展现了他与大自然的和谐共处。接下来的“云开瀑影千门挂,雨过松黄十里铺”则以生动的意象表现了庐山的美丽景色,营造出一种如诗如画的画面感。
诗的后半部分转向哲理性思考,诗人借助僧人的话语,表达了对名利的淡然态度,强调在这个自然的环境中,荣辱与个人的追求无关。最后两句“从今愈识逍遥旨,一听升沉造化炉”则升华了主题,强调对宇宙自然变化的觉悟,表现了对逍遥自在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范仲淹对自然的热爱、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逍遥自在生活的追求,体现了他作为一位文学家的深邃与智慧。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深思。诗人通过描绘庐山美景,表达了对名利的淡泊和追求逍遥自在的生活态度,反映了他对人生态度的领悟和人生价值的思考。
诗中“云开瀑影千门挂”是指什么景象?
A. 瀑布的水声 B. 瀑布的影子
C. 瀑布的颜色 D. 瀑布的形状
诗人对名利的态度是:
A. 渴望追求 B. 无所谓
C. 非常重视 D. 只在乎外表
“从今愈识逍遥旨”的意思是:
A. 更加理解逍遥的真谛
B. 未来不再逍遥
C. 不再关注自然
D. 更加追求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