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题林氏学海楼》

时间: 2025-05-04 04:25:21

诗句

长江欲趋海,日夜不肯休。

终然至海后,大小同一流。

君家学海名,旧着江上楼。

取义诚在斯,终始志欲侔。

云门接沧波,碧玉浩远游。

一瞬便可得,垂则良易求。

兹道无小成,勉矣归藏修。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4:25:21

原文展示:

题林氏学海楼 徐玑 〔宋代〕

长江欲趋海,日夜不肯休。 终然至海后,大小同一流。 君家学海名,旧着江上楼。 取义诚在斯,终始志欲侔。 云门接沧波,碧玉浩远游。 一瞬便可得,垂则良易求。 兹道无小成,勉矣归藏修。

白话文翻译:

长江水流向大海,日夜不停歇。 最终到达大海后,无论大小都汇成一流。 你家的学海楼,历史悠久,位于江边。 追求真理确实在这里,始终如一的志向。 云门连接着广阔的波涛,碧玉般的广阔远游。 瞬间便可领悟,长期坚持则更容易实现。 这条道路没有小成就,努力吧,回归到学习和修养中去。

注释:

字词注释:

  • 趋海:流向大海。
  • 终然:最终。
  • 侔:相等,一致。
  • 云门:指高大的门,这里比喻学海楼的宏伟。
  • 沧波:广阔的波涛。
  • 碧玉:形容水的清澈碧绿。
  • 垂则:长期坚持。
  • 兹道:这条道路,指学习和修养的道路。
  • 勉矣:努力吧。
  • 归藏修:回归到学习和修养中去。

典故解析:

  • 学海:比喻学问的深广,源自《庄子·逍遥游》中的“学海无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玑(生卒年不详),字子美,宋代诗人。他的诗作多以自然景物和人生哲理为主题,风格清新自然,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徐玑为林氏家族的学海楼所作,赞美了学海楼的学问氛围和林氏家族对学问的追求。诗中通过长江流向大海的比喻,强调了学问的深广和不断追求的重要性。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长江流向大海的自然景象,比喻学问的深广和不断追求的重要性。诗中“长江欲趋海,日夜不肯休”描绘了长江水日夜不息地流向大海的壮丽景象,象征着学问的追求永无止境。接着,诗人提到林氏家族的学海楼,强调了学问的追求需要始终如一的志向。最后,诗人鼓励读者努力学习,回归到学习和修养中去,体现了对学问的尊重和对追求学问者的鼓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长江欲趋海,日夜不肯休”:比喻学问的追求永无止境,日夜不息。
  2. “终然至海后,大小同一流”:比喻无论学问大小,最终都汇入学问的大海。
  3. “君家学海名,旧着江上楼”:赞美林氏家族的学海楼,历史悠久,学问氛围浓厚。
  4. “取义诚在斯,终始志欲侔”:强调学问的追求需要始终如一的志向。
  5. “云门接沧波,碧玉浩远游”:比喻学海楼的宏伟和学问的广阔。
  6. “一瞬便可得,垂则良易求”:强调瞬间的领悟和长期坚持的重要性。
  7. “兹道无小成,勉矣归藏修”:鼓励读者努力学习,回归到学习和修养中去。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长江流向大海的比喻,强调学问的深广和不断追求的重要性。
  • 拟人:“长江欲趋海,日夜不肯休”赋予长江以人的意志和行动。
  • 对仗:“一瞬便可得,垂则良易求”对仗工整,强调瞬间领悟和长期坚持的重要性。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学问的追求和不断学习的重要性。通过长江流向大海的比喻,诗人强调了学问的深广和永无止境的追求,鼓励读者始终如一地追求学问,努力学习和修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长江:象征学问的深广和不断追求。
  • 大海:象征学问的终极目标和汇聚之地。
  • 学海楼:象征学问的追求和学问氛围。
  • 云门:象征学海楼的宏伟和学问的广阔。
  • 沧波:象征学问的广阔和深远。
  • 碧玉:象征学问的清澈和纯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长江欲趋海”比喻的是什么? A. 学问的深广 B. 学问的追求 C. 学问的终极目标 D. 学问的汇聚之地

  2. 诗中提到的“学海楼”位于哪里? A. 海边 B. 江边 C. 山边 D. 湖边

  3. 诗中“终始志欲侔”强调的是什么? A. 学问的深广 B. 学问的追求 C. 始终如一的志向 D. 学问的汇聚之地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望岳》:通过描绘泰山的壮丽景象,表达了对学问和人生追求的向往。
  • 苏轼《赤壁赋》:通过赤壁的历史典故,表达了对学问和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词对比:

  • 徐玑《题林氏学海楼》与杜甫《望岳》:两者都通过自然景象比喻学问的深广和追求的重要性,但徐玑的诗更侧重于学问的追求和不断学习的重要性,而杜甫的诗则更侧重于对学问和人生追求的向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徐玑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徐玑的诗歌风格和创作背景。
  • 《庄子》:了解“学海无涯”的出处和背景,深入理解学问的深广和追求的重要性。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河传 河传 其二 戏效花间体 河传 黄蔷薇 河传 新茗 河传 碧云寺 河传 河传 讱庵读余词,谓樱口不如檀口,作此调之 河传 其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鼓字旁的字 奕奕欲生 金字旁的字 儿字旁的字 德被四方 以防不测 包含推的成语 包含处的成语 乱作胡为 纵坐标 示字旁的字 干字旁的字 骊戎 塑造 自寻死路 游戏 峨弁 跳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