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3:38: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3:38:26
原文展示:
翁通判通挽词 徐玑 〔宋代〕 处已先能俭,为官易得清。 长卿诗最好,叔度德难名。 归旐郴江远,新坟秀岭平。 松楸本相望,惆怅不堪情。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这首诗是徐玑为翁通判写的挽词。诗中赞扬了翁通判的节俭和清廉,提到他的诗才和德行,最后表达了对他的深切哀悼和不舍之情。
注释: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玑(约1160-1214),字元直,号东篱,南宋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与同时代的诗人杨万里、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这首诗是为翁通判写的挽词,表达了对翁通判的敬仰和哀悼之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翁通判去世后,徐玑为其所作的挽词。诗中赞扬了翁通判的节俭、清廉、诗才和德行,表达了对他的深切哀悼和不舍之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翁通判的生平事迹的简要回顾,展现了他的高尚品质和卓越才能。首句“处已先能俭,为官易得清”直接点明了翁通判的节俭和清廉,这是对一个官员最高的赞誉。接下来的“长卿诗最好,叔度德难名”则进一步赞扬了他的诗才和德行,用“难名”来形容其德行之高尚,可见其非同一般。最后两句“归旐郴江远,新坟秀岭平。松楸本相望,惆怅不堪情”则表达了对翁通判的深切哀悼和不舍之情,通过“松楸”这一象征哀悼的意象,加深了诗歌的悲情色彩。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是对翁通判一生的高度概括和深切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翁通判的敬仰和哀悼。通过赞扬他的节俭、清廉、诗才和德行,表达了对他的深切哀悼和不舍之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徐玑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唐朝 B. 宋朝 C. 明朝 D. 清朝
诗中提到的“长卿”和“叔度”是指什么? A. 翁通判的字或别号 B. 徐玑的字或别号 C. 其他诗人 D. 历史人物
诗中的“松楸”象征什么? A. 哀悼 B. 欢乐 C. 希望 D. 平静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