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0:49: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0:49:17
水没蒲牙尚有梢,风吹屋角半无茅。
急滩未到先闻浪,枯树遥看只见巢。
水没了蒲草的根部,依然有些枝条露出水面;
风吹动屋角,几乎没有茅草的影子。
在急流的滩头尚未靠近,就已经听到波浪的声音;
远处的枯树,只能看见树上有鸟巢。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描绘的自然景象和隐含的情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细腻观察与感悟。杨万里常常在作品中表达对生活的思考与对自然的热爱,体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与人文的关怀。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江西南康人。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与陆游、范成大并称为“南宋三大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写自然景物和劳动场景,语言生动,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战乱频繁的时代。杨万里以诗寄情,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社会现实的感慨。此时,南雄地区因水患而生,诗人在此情境中写下了对水域景象的观察。
《二月二十三日南雄解舟二首》通过细腻的观察与生动的描写,将水域的自然景象展现得淋漓尽致。首句“水没蒲牙尚有梢”,展现了水位上涨的情景,暗示着自然的变化与环境的影响。接着描写因风吹动而露出的屋角,显示出人们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无奈。第三句“急滩未到先闻浪”则通过听觉体验,增强了诗歌的动感,预示着即将面临的危险与挑战。最后一句“枯树遥看只见巢”,在枯树的背景下,鸟巢的存在给人一种生命的延续感,虽然外在环境艰难,却依然有生机的象征。
整首诗通过环境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独特感悟,同时也反映出他内心的沉思。诗中所蕴含的情感,既有对自然的敬畏,也有对生活的思考,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深邃的哲理。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自然环境变化的敏感和对生活困境的深刻思考,既有对自然的敬畏感,也蕴含着对生活艰辛的感悟。
诗词测试:
诗中“水没蒲牙”指的是什么现象?
A. 水位上涨
B. 水位下降
C. 云雾缭绕
D. 风和日丽
诗中提到的“急滩”是指什么?
A. 平静的湖面
B. 水流急的河滩
C. 河流的源头
D. 风平浪静的海面
诗中“枯树遥看只见巢”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自然的无奈
B. 对生命的希望
C. 对生活的悲观
D. 对过往的怀念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在王维的《鹿柴》中,也有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现了山水的宁静与和谐;而杨万里的诗则更多地关注自然的变化与人们在其中的生存状态,反映了不同的情感基调。王维的诗更倾向于静谧之美,而杨万里的诗则展现了动态的自然与生活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