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2:17: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2:17:38
原文展示:
野老扶白头,耕垦事由垅。 岂无儿与孙,冻馁实我恐。 地产止数出,财用知几种。 食肉与衣帛,贤者何言冗。
白话文翻译: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扶着拐杖在田间劳作。 他并非没有儿孙,但担心他们受冻挨饿。 土地的产出有限,财物的种类也知之甚少。 对于吃肉和穿丝绸,贤者认为这些话多余。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文同(1018-1079),字与可,号笑笑先生,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他的诗文多反映社会现实,表达对民生疾苦的关怀。此诗描绘了一位老年农民的艰辛生活,反映了当时农村的贫困和社会的不公。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北宋时期,当时社会经济虽有一定发展,但农民生活依然困苦,尤其是老年农民,他们不仅要承受身体的衰老,还要面对生活的艰辛。文同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这些老年农民的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一位老年农民的艰辛生活。诗中的“野老扶白头,耕垦事由垅”形象地展现了老人的辛勤劳作,而“岂无儿与孙,冻馁实我恐”则深刻反映了老人对儿孙生活的担忧。后两句“地产止数出,财用知几种。食肉与衣帛,贤者何言冗”则揭示了社会资源的有限和贫富差距的现实,以及贤者对物质追求的淡泊态度。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通过对一个普通老人的生活描写,折射出当时社会的普遍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位老年农民的艰辛生活,反映了当时农村的贫困和社会的不公,表达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怀和对物质追求的淡泊态度。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的“野老”指的是什么? A. 在田野间劳作的老人 B. 野外的老人 C. 野生的老人 答案:A
诗中的“扶白头”形容了什么? A. 老人的动作 B. 老人的年龄 C. 老人的状态 答案:B
诗中的“冻馁”指的是什么? A. 受冻挨饿 B. 冻伤 C. 饥饿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