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15:58: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15:58:27
鹿角镇(洞庭湖中地名)
作者: 元稹 〔唐代〕
去年湖水满,此地覆行舟。
万怪吹高浪,千人死乱流。
谁能问帝子,何事宠阳侯。
渐恐鲸鲵大,波涛及九州。
去年湖水涨满,这里淹没了行船。
狂风大作,浪涛翻滚,千人都淹死在急流中。
谁能去问那位帝子,何事使阳侯得到了宠爱?
渐渐感到鲸鱼和鲵鱼巨大,波涛可能波及整个九州。
“帝子”与“阳侯”的提及,可能指的是历史上某位受到宠爱的人物,暗示权力与命运的无常。诗中不仅表达了对自然灾害的惊恐,也隐含了对权势与人间悲剧的思考。
作者介绍:元稹(779年-831年),字和甫,号微之,唐代诗人,与白居易并称。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民生为题,关心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洞庭湖区域,描绘了湖水上涨的灾难场景,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灾害的感慨以及对人间无常的哲思。
元稹的《鹿角镇》以其深邃的意境和鲜活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的威力与人类的渺小。诗的开头描绘了湖水的涨满,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宁静而又美丽的湖泊,然而随着诗句的推进,狂风巨浪的描述让人感受到自然的无情与毁灭性的力量。
“万怪吹高浪,千人死乱流”,这句用数字和对比强化了灾难的严重性,令人震撼。人们在浩瀚的自然面前显得如此无助,尤其是“千人”的描写,展现了生命的脆弱与无常。
接下来的两句则转向哲学思考,提问“谁能问帝子”,让人对权力与人性进行反思。诗人在惊叹自然的同时,也在探讨人与自然、人与权势之间的复杂关系,显示了深邃的思辨。
最后一句“渐恐鲸鲵大,波涛及九州”,不仅是对自然的敬畏,也暗含着对未来的忧虑。整体上,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与人事的感慨,展现了人类在历史长河中的无奈与沉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写自然灾害,探讨了人与自然、人与命运之间的关系,体现了对生命无常的思考与对自然力量的敬畏。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主题主要是什么?
“万怪吹高浪”中的“万怪”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九州”是指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元稹与白居易的作品都关注社会现实,但元稹更注重自然的描写与哲思,而白居易则更侧重于人情世故与社会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