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7:10: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7:10:03
荒村日午未开门,
雨後余花满地存。
举世但能旌隐逸,
谁人知道是王孙。
在荒凉的村庄里,正午时分我还没有开门,
雨后地上满是残留的花瓣。
全世界的人都只会称颂隐居的人,
谁又知道我其实是王孙?
“王孙”在古代多指王室的子孙,王安石作为王族后裔,用此自谦,表达自己隐居生活的选择与身份的对比。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冲斋,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他推行新法,力图改革政治与经济,倡导理学,具有深远的影响。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王安石隐居北山之际,表达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名利的淡泊态度。隐居的环境与他的身份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他对个人自由的珍视。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隐居者的内心世界和外部环境的和谐景象。诗人首先通过“荒村日午未开门”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幽静、闭塞的氛围,表达了他与世隔绝的生活状态。正午的阳光照射下,村庄显得更加宁静,给人一种悠然自得的感觉。接着“雨后余花满地存”一句,则通过描写雨后落花的情景,体现出一种淡淡的哀愁与美感,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最后两句“举世但能旌隐逸,谁人知道是王孙”,则反映出诗人对世俗荣誉的冷漠,他自知身为王孙,却选择隐居,认为隐逸生活更值得赞美。这种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身份的淡薄,充分体现了王安石的个性和人生观,也让读者感受到一种超然脱俗的气质。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隐居生活,表达了王安石对世俗名利的超然态度,强调了隐逸生活的内在价值和个人选择的重要性。
诗词测试:
诗中“荒村”指什么?
“举世但能旌隐逸”中的“旌”指的是什么?
诗人选择隐居的原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