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浑沦庵成翛然子亲庆因以何字为韵共酌联句》

时间: 2025-05-13 02:56:53

诗句

作室观灵境,功成事若何。

琴书消日月,耕钓老烟萝。

为羡云踪远,时将酒共过。

东岩开玉洞,西涧泻银河。

整佩思天柱,观棋悟烂柯。

真情敦澹薄,世业信蹉跎。

绝迹求无累,澄心到不波。

浑沦甘宴息,真率谢浇讹。

尘秽千峰隔,风流万气和。

乾坤堪比寿,乌兔任如梭。

仙至不无谶,鹤来信有他。

煮茶留客话,种药救民痾。

竹露延清荫,兰风动妙歌。

闲寻仙传读,静把玉经科。

大道犹衣袂,嚣尘自网罗。

有生如石火,移世以灯蛾。

欲入高仙调,毋教下鬼唆。

茅檐无一事,时复动吟哦。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3 02:56:53

原文展示

《浑沦庵成翛然子亲庆因以何字为韵共酌联句》
作者: 张继先 〔宋代〕

作室观灵境,功成事若何。
琴书消日月,耕钓老烟萝。
为羡云踪远,时将酒共过。
东岩开玉洞,西涧泻银河。
整佩思天柱,观棋悟烂柯。
真情敦澹薄,世业信蹉跎。
绝迹求无累,澄心到不波。
浑沦甘宴息,真率谢浇讹。
尘秽千峰隔,风流万气和。
乾坤堪比寿,乌兔任如梭。
仙至不无谶,鹤来信有他。
煮茶留客话,种药救民痾。
竹露延清荫,兰风动妙歌。
闲寻仙传读,静把玉经科。
大道犹衣袂,嚣尘自网罗。
有生如石火,移世以灯蛾。
欲入高仙调,毋教下鬼唆。
茅檐无一事,时复动吟哦。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幽静的环境中思考人生和宇宙的哲理。诗人坐在小屋里,观赏灵性之境,功成名就又能如何呢?琴音书香消磨着光阴,耕种与钓鱼伴随他在烟雾缭绕的山村中。诗人羡慕那遥远的云朵,时常与朋友共饮美酒。东岩的玉洞开启,西涧的银河倾泻而下,佩戴整齐的衣物思索天柱,观棋悟出烂柯的道理。真挚的情感与世俗的事业相互交织,难免会有蹉跎。追求绝对的无累,内心澄明便能如水般平静。浑沦的境界中,甘愿享受宁静,真率地告别世俗的喧嚣。尘世的污秽被千峰隔开,风流的气息和谐相融。天地间的寿命堪比长久的岁月,乌兔自在如梭般穿行。仙人到来并非没有预兆,白鹤飞来也有其道理。煮茶款待来客,种药治愈百姓的病痛。竹林的露水延展出清凉的荫蔽,兰花的清风吹动着美妙的歌声。闲暇时寻读仙人传记,静心研习玉经。大道犹如衣袂,世俗的喧嚣自成网罗。生命如石火般瞬息,世界的变迁如灯蛾飞舞。若想进入高仙的调子,切不可让鬼魅的声音干扰。茅檐下无一事可做,时不时吟哦作乐。

注释

  1. 灵境:灵性所在之境,指一种幽静、美好的环境。
  2. 琴书:指琴乐和书籍,象征文人生活中的雅趣。
  3. 耕钓:指田耕与钓鱼,两者都是隐居生活的象征。
  4. 云踪:指云的踪迹,寓意自由自在的生活。
  5. 东岩、西涧:地理环境,象征诗人对自然的向往。
  6. 天柱:指高大的支撑,象征理想或信念。
  7. 烂柯:指观棋时的领悟,出自《庄子》。
  8. 澄心:指内心清澈明净,达到一种宁静。
  9. 浑沦:指一种浑然无物的境界,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10. 尘秽:指世界的污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继先,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反映隐居生活及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为题材,融入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诗人隐居之时,表现了他对自然、人生的深刻理解,体现了道家思想的影响,强调内心的宁静与对世俗的超脱。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优美的意象和流畅的韵律,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深刻感悟。诗中以“琴书”“耕钓”等生活场景描绘了诗人理想中的生活状态,通过“东岩开玉洞,西涧泻银河”等意象,营造出一种空灵而又悠远的意境,使人仿佛置身于一个超脱尘世的美妙空间。诗人以“绝迹求无累,澄心到不波”表达了对世俗纷扰的超脱,倡导一种内心的宁静与和谐。“浑沦甘宴息,真率谢浇讹”则强调了诗人对自然的顺应与对世俗虚荣的谢绝。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作者对人生、自然和理想的思索,令人感受到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作室观灵境:在自己的小屋中观赏那灵性的境界,表现隐居的心态。
  2. 功成事若何:即使功成名就又能如何,展示对世俗成功的淡泊。
  3. 琴书消日月:琴声与书香消磨光阴,表达高雅生活的乐趣。
  4. 耕钓老烟萝:耕作与钓鱼代表悠闲的田园生活。
  5. 为羡云踪远:羡慕那远方的云朵,象征追求自由。
  6. 时将酒共过:与友共饮,享受生活的乐趣。
  7. 东岩开玉洞:自然景观的描绘,营造出美丽的意境。
  8. 西涧泻银河:西涧的流水如银河倾泻而下,增强了诗的视觉效果。
  9. 整佩思天柱:佩戴整齐,思考高远的理想。
  10. 观棋悟烂柯:通过下棋领悟人生哲理,引用《庄子》的故事。
  11. 真情敦澹薄:真实的情感与世俗的事业相对比,强调内心的真实。
  12. 世业信蹉跎:世俗事业往往会让人感到失落。
  13. 绝迹求无累:追求无累的境界,强调对纷扰的超脱。
  14. 澄心到不波:内心澄净,如水般的平静。
  15. 浑沦甘宴息:在浑沦的境界中,甘愿享受宁静的生活。
  16. 真率谢浇讹:真诚地告别世俗的虚假与浮华。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自然景象比喻人生哲理,增强了诗的意象。
  • 对仗:如“东岩开玉洞,西涧泻银河”,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隐逸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的超脱,传达出一种淡泊明志、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琴书:象征文人雅趣,代表内心的修养。
  • 烟萝:代表自然的宁静与美好,体现隐居生活的理想。
  • 云踪:象征自由与逍遥,表达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 玉洞、银河:自然景观的描绘,增强了诗的美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琴书”代表什么?

    • A. 武器
    • B. 文人生活的雅趣
    • C. 田野劳作
    • D. 旅行
  2. “整佩思天柱”中的“天柱”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植物
    • B. 高远的理想
    • C. 地理名词
    • D. 器具
  3. 诗中提到的“绝迹求无累”表达了什么样的生活态度?

    • A. 对世俗成功的追求
    • B. 对世俗烦恼的超脱
    • C. 对财富的渴望
    • D. 对名声的在意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表达对人生的豪情与对自由的向往。
  • 王维《山居秋暝》:展现隐居生活的宁静与自然之美。

诗词对比

  • 张继先与陶渊明的作品对比:两位诗人都追求隐居生活与自然和谐,但张继先的诗更强调哲理思考与内心的宁静,而陶渊明则更注重田园生活的真实与自然的亲密。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李白与王维的诗歌比较研究》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赠棋僧侣 送睦州张参军 别李参军 将离江上作 送人归江南 送僧鸾归蜀宁亲 题玄哲禅师影堂 延福里秋怀 送李道士归南岳 送三传赴长城尉(一作送前辈读三传任长城尉)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言之有礼 衣字旁的字 柱石之坚 蟠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美酒佳肴 拉不下脸 韋字旁的字 雨字头的字 小受大走 幽远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血球 情见埶竭 飞熟 白朱砂 龙字旁的字 卝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