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17: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17:36
江上二首
作者:王安石
潮连风浩荡,沙引客淹留。
落日更清坐,空江无近舟。
共看蒹苇宅,聊即稻梁谋。
未敢嗟艰食,凶年半九州。
潮水与风势浩荡,沙滩吸引着旅客滞留。
落日下我更加清静地坐着,空旷的江面没有一只近船。
大家一起欣赏芦苇的居所,随意聊聊种稻谷和收粮食的事。
我不敢抱怨生活的艰辛,毕竟全国大半都在经历凶年。
本诗中没有明显的典故,但“凶年”一词反映出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生活的关心。王安石在其政治生涯中多次倡导改革,力求改善民生,诗中所描绘的情景也反映了他对社会现状的深刻思考。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冲甫,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诗人和哲学家。他是“变法派”的领军人物,致力于改革政治、经济和文化。他的诗歌风格注重现实,关心民生,常常表达对国家和人民困境的关注。
《江上二首》创作于王安石任职期间,正值社会动荡、民生困苦之时。这首诗描绘了江边的宁静景象与诗人内心的忧虑,表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民生活的深切关怀。
王安石的《江上二首》以江水与风的浩荡开篇,吸引读者的注意,营造出一种辽阔的自然场景。诗中描绘了落日时分的宁静,落日的余晖使得江面显得更加空旷,给人一种孤独而深沉的感觉。接着,诗人通过与朋友的闲聊,转向对生活的思考,展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态度。
在“共看蒹苇宅,聊即稻梁谋”一句中,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传达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同时,“稻梁谋”则体现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最后一句“未敢嗟艰食,凶年半九州”则透出诗人对民生困苦的深切关怀,表现出一种对艰难生活的无奈与坚持。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优美的自然景象,更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现实与人们的生活困境,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全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以及对人民生活艰辛的关注。通过描绘江边的宁静场景,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忧虑与思考,同时也反映了社会的现状和对未来生活的期盼。
王安石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D. 清代
诗中提到的“凶年”指的是什么?
A. 丰年
B. 旱年
C. 饥荒年
D. 暴风年
诗中“共看蒹苇宅”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对友人的怀念
B. 对自然的热爱
C. 对战争的恐惧
D. 对城市生活的厌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