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1 03:11: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1 03:11:45
高阳台1914
作者: 况周颐 〔清代〕
帽影羞花,襟痕泥酒,匆匆赚却芳时。
半榻书尘,相如倦极谁知。
流莺莫作伤春语,替垂杨惜起腰肢。
问东风底事,残英欲坠还迟。
长亭早是相思路,更和烟和雨,芳草凄其。
最苦登临,如何楼阁参差。
红墙便抵蓬山远,说红墙更在天涯。
倚琼箫醉不成声,不醉休吹。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对美好时光的惋惜和对春天的依恋。帽子下的影子让花儿感到羞愧,衣襟上沾染的泥酒让人匆忙地错过了芳香的时光。书桌上满是书卷的尘埃,像是对美好生活的倦怠无人知晓。流莺不必再说伤春的话语,替代的是对垂柳的怜惜。问东风为何如此,残花欲坠却又迟迟不落。长亭早已成为相思的路,伴随着烟雨,芳草凄凉。最痛苦的是登高望远,楼阁参差不齐,让人更感到距离的遥远。红墙已与蓬莱山相隔很远,红墙更是在天边。倚着琼箫醉酒却无法发声,只有在清醒时才敢吹奏。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况周颐,清代诗人,擅长诗词,风格多样,受传统文化影响深厚。他的作品常常融入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展现出丰富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1914年,正值社会动荡之际,诗人通过景物描写抒发自己对人生、爱情以及理想的思考,表达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惋惜。
《高阳台1914》是况周颐在社会动荡中所作的一首抒情诗,诗中充满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的开头以“帽影羞花”引入,生动描绘出一个温暖的春日景象,给人以轻快的感觉。然而,随着“襟痕泥酒”的出现,诗人逐渐转向对生活的反思。这种对比体现了时间的流逝和生活的短暂。
诗中多处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流莺的声音和东风的问询都带着春天的气息,却又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奈和孤独。“长亭早是相思路”,长亭成为思念的象征,雨烟中的芳草更显凄凉。诗的最后,倚琼箫醉不成声,表现了诗人在面对现实的无奈和对美好的醉心。
整首诗在意象的使用上非常丰富,既有自然景物的描写,又有情感的细腻流露,充分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对生活无常的惋惜,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流莺莫作伤春语”意指什么?
A. 流莺在唱歌
B. 不要再说春天的伤感
C. 流莺飞走了
答案:B
“长亭早是相思路”中的“长亭”象征什么?
A. 旅游景点
B. 思念与离别
C. 风景优美
答案:B
诗中提到的“红墙”代表什么?
A. 现实与理想的距离
B. 美好的回忆
C. 花园围墙
答案:A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