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2:15: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2:15:13
《酹江月》 作者: 谭处端 〔元代〕
玉花渐吐,被清风。
催结金莲光聚。
历劫昏迷齐照破,
直透无为门户。
七返回光,三空觉照,
间隔金花处。
殷勤锻炼,自然婴姹常住。
些子端的幽奇,
自从下手,永永基坚固。
莲结琼芳灵蕙长,
深感慈悲频顾。
鼎内云收,炉中丹结,
九转终重遇。
参师云步,会游蓬岛仙路。
玉兰花渐渐绽放,被清风吹拂。
催促着金色的莲花光辉聚集。
经历劫难的昏迷终于被照破,
直透无为的门户。
七次光明回归,三次空灵的觉悟,
在金色花朵之间交错。
殷勤地修炼,自然会常驻孩儿的纯真。
这些幽深奇妙的境界,
自从开始,便永远牢固。
莲花结出美丽的芳香,灵蕙茂盛,
深感慈悲的频繁眷顾。
鼎中云雾散去,炉内丹药凝聚,
经过九次的转化终于重逢。
跟随老师的脚步,游历蓬莱仙岛的道路。
谭处端,元代诗人,擅长道教诗歌,作品多以修炼和自然为主题。他的诗风飘逸,常以象征手法表达哲理。
《酹江月》写于元代,正值道教盛行的时期,诗中渗透着道教的哲学思想,反映了诗人对修炼与自然的理解。
《酹江月》是一首富有哲理的道教诗,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与修炼的深刻思考。诗中通过对玉花、金莲等自然意象的描绘,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的境界,表达了对内心清净与智慧的追求。诗的语言清新脱俗,意象丰富,通过对比与象征塑造出一个理想化的修炼世界。
整首诗通过七返回光、三空觉照等意象,展示了修炼过程中不同的心灵境界,反映了道教重视内修的思想。结尾部分提到的“参师云步,会游蓬岛仙路”,更是直接表达了追求长生及与师相伴的愿望,体现出诗人对道教理想的向往。
逐句解析:
整首诗以道教思想为核心,强调修炼与内心的和谐,追求灵性与自然的统一,展现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向往与追求。
《酹江月》的作者是?
A. 李白
B. 谭处端
C. 杜甫
D. 白居易
“金莲”在诗中象征什么?
A. 财富
B. 智慧与纯洁
C. 战斗
D. 爱情
诗中提到的“无为门户”代表什么思想?
A. 道教思想
B. 儒家思想
C. 法家思想
D. 佛教思想
《酹江月》与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在意境上有相似之处,都是通过自然景象表达内心的感受。但《春江花月夜》更强调人间的情感与景色的融合,而《酹江月》更侧重于内心的修炼与哲理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