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宿灵鹫禅寺》

时间: 2025-04-26 21:37:54

诗句

初疑夜雨忽朝晴,乃是山泉终夜鸣。

流到前溪无半语,在山做得许多声。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37:54

原文展示

宿灵鹫禅寺
杨万里〔宋代〕

初疑夜雨忽朝晴,
乃是山泉终夜鸣。
流到前溪无半语,
在山做得许多声。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在灵鹫禅寺的早晨,诗人起初以为是夜间的雨声,没想到其实是山泉水在夜里不停地流淌。那泉水流到了前溪,虽然没有说话,却在山中发出许多声响。

注释

  • 初疑:最初疑惑,认为。
  • 夜雨:指夜间的雨声。
  • :突然,意外。
  • 乃是:竟然是。
  • 山泉:山中的泉水。
  • 终夜:整夜。
  • 流到:流向。
  • 前溪:前面的小溪。
  • 无半语:没有一句话,表示泉水是无声的。
  • 在山做得:在山中发出的(声音)。

典故解析

“灵鹫”是佛教中的一个著名山名,通常与禅宗相关。此诗的背景和灵鹫禅寺的宁静环境相得益彰,反映了作者对自然和禅意的理解与感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著名诗人。以山水田园诗著称,风格清新自然,常通过细腻的观察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南宋时期,作者在灵鹫禅寺驻足,为了逃避战乱或寻找内心的宁静,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了一种淡泊明志、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心境。

诗歌鉴赏

《宿灵鹫禅寺》是杨万里在灵鹫禅寺驻足时的即兴之作,整首诗意境清幽,声音的描写让人感受到一种静谧的力量。诗的开头“初疑夜雨忽朝晴”以疑问的方式引入,表现了诗人对晨景的困惑,初看似乎是雨声,但细听却是山泉的鸣唱,这种声音的变化反映了自然界的微妙与和谐。接着“流到前溪无半语”,此句强调了泉水的无声,却在山中发出许多声,这种悄无声息的美感恰恰是自然的魅力所在。整首诗通过简单的语言构建出一种清新、宁静的氛围,展示了诗人与自然的深厚联系以及对生命的思考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初疑夜雨忽朝晴:诗人清晨醒来,起初误以为是夜间的雨声,表现了诗人对自然声音的细致观察。
  2. 乃是山泉终夜鸣:通过进一步的倾听,发现其实是山泉在夜间不断流淌,展示出山泉的活力与生命力。
  3. 流到前溪无半语:泉水流向前面的溪流,虽然没有声音,但却充满了生机。
  4. 在山做得许多声:泉水在山间流淌,发出悦耳的声音,形成了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和谐画面。

修辞手法

  • 拟人:将泉水“做得许多声”,赋予泉水以人的特征,使其更具生动感。
  • 对仗:前后句的结构、意象对称,展现出诗人的工整与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声音的细腻描绘,表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反映出诗人对内心宁静的向往与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夜雨:代表静谧与思考的时刻。
  • 山泉:象征自然的纯净与生命的流动。
  • 前溪:象征归宿与自然的连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杨万里是哪一个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2. 诗中“流到前溪无半语”是什么意思?
    A. 泉水在溪中哗哗作响
    B. 泉水流动却无声
    C. 泉水与人说话

  3. 这首诗表达了什么主题?
    A. 战争的痛苦
    B. 自然的和谐美
    C. 人生的苦恼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山中杂诗》王维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山水之美,但更侧重于秋天的宁静与孤寂,与杨万里的清晨之美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杨万里诗集》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宿柳子观音寺 晚春初夏八首 其六 暮春书事四首 冬日放言二十一首 和陈器之诗四首 其四 鹿仙山 春雪二首 其一 夏日十二首 蓬瀛台二首 腊月下旬偶作 摘梅花数枝插小瓶中辄数日不谢吟玩不足形为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弋字旁的字 周孔 官仓老鼠 雨凑云集 出入神鬼 鸡伏鹄卵 浅方 瓜字旁的字 包含肾的成语 恳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控绁 耒字旁的字 林趾 反裘负薪 镸字旁的字 千岁流芳 建之底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