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4:59: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59:14
故太恭人董氏挽词五首
作者:杨万里 〔宋代〕
谁别夫人孝,惟天与病姑。
每云吾妇在,底用别人扶。
愉色春相似,弥年倦更无。
苍苍不汝报,种黍定生菰。
这首诗表达了对已故董氏太恭人的哀悼。诗中首先提到“谁别夫人孝”,意指谁来关心这个夫人,接着说“惟天与病姑”,形容天意让她遭受病痛的折磨。“每云吾妇在,底用别人扶”表达了失去配偶后的孤独和无助。“愉色春相似,弥年倦更无”则感叹春天的美丽与自己内心的疲惫无奈。“苍苍不汝报,种黍定生菰”则是在感叹人生的无常以及对逝去的珍惜。
本诗涉及的典故主要是对传统孝道的强调。古代重视家族与家族中女性的地位,尤其在丈夫去世后对妻子的哀悼和尊重。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著名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风格清新自然。他的诗歌常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这首诗写于杨万里对董氏太恭人的追悼之际,反映了他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亲情的珍视,背景是在南宋时期社会动荡,诗人试图通过诗歌表达对逝去的哀悼。
杨万里的《故太恭人董氏挽词五首》是一首情感真挚的挽诗,表达了对已故夫人的深切怀念与哀痛。诗的开头通过“谁别夫人孝”直接引入主题,展现了对于亲人的关心和孝道的思考,使人感受到强烈的情感共鸣。诗中“惟天与病姑”则体现了对命运无常的无奈,借助“天”来强调人力所不能及的悲剧。
随着诗歌的深入,诗人通过“愉色春相似”来对比春天的美好与自己内心的苦闷,展现出一种强烈的对比感。在这里,春天本应是欣欣向荣的象征,然而在失去亲人后,一切的美好似乎都无法再带来快乐,反而充满了倦意。
最后一句“苍苍不汝报,种黍定生菰”,一方面表达了对逝者的追思,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诗人对生命延续的思考,似乎在说生命的轮回是不可避免的,逝去的人无法再回报生者的情感。这种思考使得整首诗在哀伤中带有一丝哲理的深邃,给人以深刻的反思。
整首诗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深切怀念,传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悟和对亲情的珍惜,情感真挚而深邃。
诗词测试:
谁来关心已故的夫人?
诗中提到的“愉色春相似”是在表达什么?
最后一句“种黍定生菰”主要表达了什么?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