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6 17:33: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6 17:33:44
送
滁南幽谷抱山斜,我凿清泉子种花。
故事已传遗老说,世人今作画图誇。
金闺引籍子方壮,白发盈簪我可嗟。
试问弦歌为县政,何知樽俎乐无涯。
在滁南的幽静山谷中,山坡斜倚着,我在这里凿出清泉来种花。
这些故事已经传到老一辈人那里,世人如今却只会用画图夸耀。
金色闺房中的儿子正在壮年,而我白发苍苍,感慨不已。
我问:弦歌能为县政做什么呢?又怎知美酒佳肴的乐趣是无尽的呢?
诗中提到“故事已传遗老说”,反映了古代传说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延续下来的特点。“金闺引籍”暗指社会地位的差异,彰显出诗人对世俗观念的质疑。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历史学家、政治家。他的文学成就卓著,尤其在诗词、散文方面影响深远。其作品风格自然洒脱,情感真挚。
此诗创作于诗人晚年,正值他对人生感悟的深刻反思阶段。诗中表达了对美好自然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繁华的无奈和叹息。
这首诗通过描写滁南的自然景色,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与对生活的思考。开篇提到“滁南幽谷”,给人以宁静、清新的感觉,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在接下来的几句中,诗人通过“凿清泉”和“种花”表达了他对生活的追求,尽管周遭世人只会用画图来夸耀,诗人却深知这种简单的快乐才是最真实的。而“金闺引籍子方壮”与“白发盈簪我可嗟”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诗人对年轻人的羡慕与人生短暂的感慨。最后一句“试问弦歌为县政,何知樽俎乐无涯”则指出了诗人对世俗权力的无所谓,强调了生活中的乐趣和享受。整体而言,诗中流露出诗人对自然的向往、对人生的感慨以及对世俗的淡泊,形成了一个和谐而深刻的主题。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年轻人的羡慕、以及对世俗繁华的淡漠,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诗中的“滁南幽谷”指的是哪个地区?
诗人对年轻人的态度是?
诗中提到的“樽俎”指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