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02:20: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2:20:15
平世何曾有稗官,乱来史笔亦烧残。
百年遗稿天留在,抱向空山掩泪看。
在平静的时代,哪里会有稗官(小官吏)?动乱时历史的笔墨也被焚烧殆尽。
百年的遗稿仍留在天上,我抱着这些稿子对着空山默默流泪。
"稗官"及其相关含义可追溯至古代对历史记载的关注,历史的真实性与记录的权威性在诗中体现出一种对过去的追忆与对现状的反思。诗中提及的“天留在”暗示天命或上天的安排,诗人在悲悯中思考历史的沉浮与文献的毁灭。
元好问(1190-1257),字君实,号遏云,金朝著名的诗人、词人和文学家。他的诗风清新脱俗,作品多涉及历史、人物、自然等主题,表现出对社会的深刻思考。
这首诗创作于金朝末期,正值战乱频繁、国家动荡。诗人在乱世中感受到历史的无情和文献的脆弱,表达了对历史遗留的感慨与对文人的悲悯。
这首诗以深刻的历史感和个人情感交织,折射出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思考。开篇以“平世何曾有稗官”引入,立刻将读者带入一个对历史真实性的质疑与思考。诗人用简洁而有力的语言,揭示了在动乱中,很多历史文献被毁坏的悲惨现实。
“乱来史笔亦烧残”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悲哀,历史的记载不仅是对过去的回顾,也是对未来的警示。诗人在此展现出对历史的敬畏和对知识的珍视,遗稿的存在象征着人类智慧的延续,但也让人感到无奈和悲伤。
最后两句“百年遗稿天留在,抱向空山掩泪看”,诗人以自然景物为背景,表现出一种深邃而孤独的情感。空山不仅是外在环境的描绘,更是内心孤寂的象征。诗人虽对遗稿抱有期望,但同时也无法抑制对历史悲剧的泪水,深刻体现出对历史的无奈和个体的渺小。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采用了比喻(“空山”象征孤寂),对仗(“百年遗稿”与“乱来史笔”形成对比),表现出诗人的情感深邃与历史的无常。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现出诗人对历史的反思与对文人的悲悯,传递出一种对知识和历史的珍视,以及对时代变迁的感慨。
诗中“稗官”意指什么?
A. 历史学家
B. 小官吏
C. 文人
D. 农民
诗人在何种情况下感到悲伤?
A. 看到山水
B. 面对历史的毁灭
C. 与朋友分别
D. 读书时
“百年遗稿”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A. 对未来的期待
B. 对历史的感慨
C. 对金钱的渴望
D. 对人际关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