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23:35: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23:35:29
鸡声未动发南楼,涧水随人向北流。欲望读书山远近,雁门关上懒回头。
鸡鸣声尚未响起,我已在南楼上出发。涧水随着我的脚步向北流去。想要读书,但山的远近让我犹豫不决,站在雁门关上却懒得回头。
元好问(1190-1257),字仲舒,号天池,金朝著名诗人、词人及文学家。他的诗词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也有细腻,尤其擅长描写自然风光与人生哲理。
此诗作于元好问游历过程中,借景抒情,表达了他对读书的向往以及身处边关的惆怅心境。诗中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反映出诗人对人生的思考。
这首诗以清晨的宁静开篇,鸡鸣未响,给人一种初醒的感觉,仿佛时间在这一刻凝固。接着,涧水的流动象征着诗人的旅程,流动的水与不动的鸡鸣形成鲜明对比,体现出一种急迫感。接下来,诗人表达了强烈的求知欲,然而面对遥远的山峦,他却感到无奈与迷茫,在雁门关上更是显得懒散、不愿回首。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交融,展现了诗人对人生道路的思考与对知识追求的渴望,同时也流露出一丝对现实的无奈与惆怅。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知识追求的渴望与对人生道路的思考,反映出诗人对现实的无奈与淡淡的惆怅。
诗中提到的“鸡声”代表什么?
A. 时间的开始
B. 旅行的结束
C. 学习的渴望
D. 自然的宁静
“欲望读书山远近”中,诗人对学习的态度是?
A. 积极向上
B. 无奈犹豫
C. 绝对放弃
D. 轻松自在
“雁门关上懒回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愉悦
B. 迷茫与无奈
C. 激动
D. 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