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赋瓶中杂花七首 其二》

时间: 2025-07-28 09:44:32

诗句

香中人道睡香浓,谁信丁香臭味同。

一树百枝千万结,更应薰染费春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8 09:44:32

原文展示:

香中人道睡香浓,谁信丁香臭味同。一树百枝千万结,更应薰染费春工。

白话文翻译:

有人说香气中带着睡意的浓香,谁会相信丁香的气味也会如此难闻呢?一棵树上结满了百枝千花,想必这又是花香的熏染,浪费了春天的工夫。

注释:

  • 香中:在香气中。
  • 睡香:一种令人昏昏欲睡的香气。
  • 丁香:一种花,通常有香气,诗中用以对比。
  • 臭味:难闻的气味。
  • 一树百枝千万结:形容树上开满了花。
  • 薰染:熏染、影响。
  • 春工:春天的时光和劳作。

典故解析:

丁香:常用作比喻香气或情感,诗人通过丁香的香味来传达对人们感知的反思和对生活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元好问(1190年-1257年),字仲明,号山谷,金朝著名诗人、词人,兼具文学与政治才能,一生致力于诗词创作与社会政治,作品以情感真挚、意象丰富著称。

创作背景:

《赋瓶中杂花七首》是元好问在金朝时期创作的一组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繁华与复杂的情感。本诗写于春天,正值万物复苏之际,诗人通过对花香的描写,表达了对爱情和生活的思考。

诗歌鉴赏:

本诗通过对香气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气息与生活的多样性。开头以“香中人道睡香浓”引入,立即抓住读者的注意力,表达了香气的迷人与令人沉醉的感觉。而后“谁信丁香臭味同”则出乎意料地引入了对比,丁香的香气虽美,却也可能带来令人反感的味道,暗示了生活中美好与丑陋的并存。接下来的“一树百枝千万结”描绘了繁花似锦的景象,象征着生命的丰盈。然而,诗的最后一句“更应薰染费春工”,则隐含着对这一切美好的思考,似乎在提醒人们,春天的美丽是需要付出努力去维护的,这种努力也可能是徒劳无功的。整首诗通过香气的对比,营造出一种复杂而深邃的情感,既有对美好的向往,也有对现实的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香中人道睡香浓:人们在香气中沉醉,仿佛迷失于其中,感受到一种浓浓的睡意。
  2. 谁信丁香臭味同:引入丁香的气味,质疑人们对香气的认知,暗示即使是美的事物也可能有负面的方面。
  3. 一树百枝千万结:描绘出春天繁花似锦的景象,象征着生命的繁荣。
  4. 更应薰染费春工:反思这一切的美丽是否真的值得,似乎在表达一种对生活的无奈和思考。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香气与臭味的对比,突出生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 象征:花的盛开象征着生命与爱情的美好,同时也暗示了努力与失落的关系。

主题思想:

诗歌探讨了人生的多面性,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深刻反思。通过香气的描绘,揭示了生活中美与丑、丰盈与失落的辩证关系。

意象分析:

  • 香气:象征着美好与诱惑,代表着生活中的期望与追求。
  • 丁香:既是美的象征,也引发反思,代表生活的复杂性。
  • 春天:象征着生命的复苏与希望,然而又伴随努力与失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本诗主要讨论什么主题?

    • A. 春天的美好
    • B. 生活的复杂性
    • C. 爱情的甜蜜
    • D. 花的香气
  2. 诗中提到的“丁香”代表什么?

    • A. 纯洁
    • B. 美好与丑陋的并存
    • C. 暴风雨
    • D. 友情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定风波》

诗词对比:

  • 元好问与李清照的作品在描写自然与情感方面有相似之处,但李清照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表达,而元好问则更倾向于对社会的反思。

参考资料:

  • 《金代诗词选》
  • 《元好问研究》

以上内容为对《赋瓶中杂花七首 其二》的全面解析与学习材料,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古诗!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菩萨蛮 戊子浴佛日,怀超社第三次集同人于玉皇道院,余未有诗,以小词记之 菩萨蛮 观稼 菩萨蛮 菩萨蛮 其五 菩萨蛮 其九 晏会 菩萨蛮 其十六 菩萨蛮•题青溪遗事画册和阮亭韵 其二 夜饮 菩萨蛮 乡居度夏 菩萨蛮 菩萨蛮 夏五社集云起楼即事,分韵得寒字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笔彩 无扎垫 那壁 摇唇鼓吻 镸字旁的字 手字旁的字 包含夸的词语有哪些 鼠字旁的字 蓬牖茅椽 忘恩背义 绰绰有裕 斤字旁的字 电灯 梦魂颠倒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巛字旁的字 包含爬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