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2 08:10: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2 08:10:31
洛中送崔司业使君扶侍赴唐州
作者: 刘禹锡
绿野芳城路,残春柳絮飞。
风鸣骕骦马,日照老莱衣。
洛苑鱼书至,江村雁户归。
相思望淮水,双鲤不应稀。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和送别之情。绿野和芳香的城市道路上,春天的柳絮在飞舞。风中传来骕骦马的鸣叫,阳光照耀着老莱的衣服。洛苑中带着鱼的书信已经送到,江边的雁阵也回到了家中。思念的心情望向淮水,双鲤鱼的出现却显得稀少。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唐代著名诗人、文学家。他以诗词和散文著称,风格豪放,语言清新,广泛涉及政治、人生、自然等多方面的主题。他的诗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洛中送崔司业使君扶侍赴唐州》创作于唐代,正值诗人政治生涯的低谷期。在此背景下,诗人借送别朋友之际,抒发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对人生的感悟。
《洛中送崔司业使君扶侍赴唐州》是一首典型的送别诗,诗中运用了许多生动的自然意象,展现了春天的气息与送别的氛围。首联“绿野芳城路,残春柳絮飞”,描绘了一幅春日的美丽图景,绿意盎然的田野和芳香四溢的城镇,残春的柳絮则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离别的愁绪。接着,诗人以“风鸣骕骦马,日照老莱衣”来描绘送别时的情景,骕骦马的鸣叫与阳光下的老莱衣相映成趣,表现出一种活泼而又温暖的气氛。
中间两句“洛苑鱼书至,江村雁户归”则转换了视角,表达了友人离去后的空旷与寂寞。最后的“相思望淮水,双鲤不应稀”更是点明了主题,思念之情通过对淮水的望望而加深,而双鲤的稀少则象征着对友人的期盼与思念,饱含着离愁别绪。
整首诗构思精巧,语言简练,情感真挚,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及对离别之苦的细腻描摹。通过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感的交融,诗人成功地传达了普遍的人生哲理:离别是人生常态,而思念则是情感的永恒主题。
整首诗通过春天的景象与送别的场景,抒发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离别的感伤,体现了人际关系中的温情与脆弱,呈现出深刻的人生哲理。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骕骦”指的是什么?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老莱衣”象征着____。
判断题:诗中“双鲤不应稀”表达了思念之情的稀少与珍贵。
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相比,刘禹锡的诗更加细腻,注重内心情感的表达,而王之涣则更为豪放,强调壮丽的自然景观。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体现了不同的艺术追求与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