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南海马大夫远示著述,兼酬拙诗,辄著微诚再》

时间: 2025-04-26 04:07:50

诗句

汉家旄节付雄才,百越南溟统外台。

身在绛纱传六艺,腰悬青绶亚三台。

连天浪静长鲸息,映日帆多宝舶来。

闻道楚氛犹未灭,终须旌旆扫云雷。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07:50

原文展示:

汉家旄节付雄才,
百越南溟统外台。
身在绛纱传六艺,
腰悬青绶亚三台。
连天浪静长鲸息,
映日帆多宝舶来。
闻道楚氛犹未灭,
终须旌旆扫云雷。

白话文翻译:

汉朝的旄节(指旗帜)寄托在有才之人手中,
百越的南海也隶属于朝廷的统治。
我身处于绛纱之中,传授六种文艺,
腰间悬挂着青色绶带,如同亚子的三台。
天际的波涛平静,长鲸沉浮,
映照着阳光,帆船满载着珍宝驶来。
听说楚地的氛围仍未消散,
最终必定会有旗帜驱散云雷。

注释:

  • 旄节:古代军旗,象征着政权与力量。
  • 雄才:具有杰出才能的人。
  • 百越:古代南方的多个民族统称。
  • 绛纱:一种红色的丝织品,用于衣服。
  • 六艺:古代儒家所称的六种基本教育内容,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 青绶:古代官员的标志,象征地位。
  • 三台:指三台官职,古代的高官。
  • 楚氛:指楚地的氛围,可能暗指楚国的影响力尚存。
  • 旌旆:指军旗,象征着军事力量的威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号晦庵,唐代著名诗人、政治家。与白居易齐名,主张“新乐府”运动,倡导诗歌贴近现实、关注民生。其作品风格清新、自然,善于运用对仗和排比。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国家对南方的统治加强时期,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富强和社会安宁的期盼。同时,诗中提到的楚地氛围未灭,暗示着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不安,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希望与斗志。

诗歌鉴赏:

刘禹锡的《南海马大夫远示著述,兼酬拙诗,辄著微诚再》通过丰富的意象和雄浑的气势,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未来的期望和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从开篇提到的“汉家旄节”可以看出,诗人对汉代强盛的追忆与向往,继而引入“百越南溟”的表述,象征着南方的广阔和多元,暗示着国家的统一与繁荣。

诗中“身在绛纱传六艺”,不仅表达了诗人自身的身份和责任,更反映了教育的重要性,强调了文化传承的必要。而后面的“连天浪静长鲸息”,则表现出一种宁静的美好景象,进一步营造出一种安定繁荣的氛围。

最后两句“闻道楚氛犹未灭,终须旌旆扫云雷”,则是对未来的展望,充满了斗志与信心,暗示着即使困难重重,最终也会迎来光明的未来。这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展现了刘禹锡作为诗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令人倍感振奋。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汉家旄节付雄才:汉朝的军旗寄托在有才华的人身上,表达对人才的渴望。
  2. 百越南溟统外台:百越地区归属朝廷的统治,显示国家的统一和强大。
  3. 身在绛纱传六艺:身处绛纱(表明地位高贵),传授六艺(强调教育与文化传承)。
  4. 腰悬青绶亚三台:腰间悬挂青色绶带,象征着地位和荣耀。
  5. 连天浪静长鲸息:描绘海面平静的景象,象征着安定。
  6. 映日帆多宝舶来:阳光照耀下,帆船满载珍宝,暗示经济繁荣。
  7. 闻道楚氛犹未灭:听说楚地的影响尚未消退,隐含历史的沉重。
  8. 终须旌旆扫云雷:最终会有军旗驱散云霾,寓意对未来的期待和信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旄节”比作国家力量的象征。
  • 对仗:如“连天浪静,映日帆多”,展现了音韵的和谐美。
  • 排比:通过列举“身在绛纱传六艺,腰悬青绶亚三台”,增强了表达的气势。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国家统一与繁荣的期待,强调教育文化的重要性,以及对未来的信心与希望。诗人在历史与现实中找寻自我定位,传达出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对社会变革的关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旄节:象征力量与政权。
  2. 南溟:象征南方的广阔与多元。
  3. 绛纱:象征身份与文化。
  4. 青绶:象征地位与荣耀。
  5. 长鲸:象征海洋的安静与富饶。
  6. 宝舶:象征经济繁荣与富饶。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汉家旄节”指的是什么?

    • A. 个人才能
    • B. 军队的旗帜
    • C. 教育内容
    • D. 经济繁荣
  2. “百越南溟统外台”中的“百越”是指:

    • A. 北方地区
    • B. 南方的多个民族
    • C. 汉朝的统治
    • D. 教育内容
  3. 整首诗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 A. 对历史的沉重感
    • B. 对未来的期待与希望
    • C. 对个人才能的强调
    • D. 对自然景象的描绘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比较刘禹锡的《南海马大夫远示著述》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两者都强调了对故土的思念与对未来的希望,但刘禹锡更侧重于国家的统一与繁荣,而白居易则更多地关注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两者的风格各有千秋,体现了唐代诗歌的多样性。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刘禹锡生平及其诗歌研究相关资料。

相关查询

寄韩潮州愈 寄朱锡珪 雪晴晚望 宿悬泉驿 望山 忆江上吴处士 新年 题诗后 题李凝幽居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摄牒 日字旁的字 枚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夕字旁的字 三翻四覆 扬弃 逆坂走丸 摩近 包含迕的词语有哪些 语儿乡 弋字旁的字 虎珀拾芥 计深虑远 两广丘陵 雅量高致 黑字旁的字 革字旁的字 鸿开头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