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57: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57:14
闲步南园烟雨晴,
遥闻丝竹出墙声。
欲抛丹笔三川去,
先教清商一部成。
花木手栽偏有兴,
歌词自作别生情。
多才遇景皆能咏,
当日人传满凤城。
在南园中悠闲散步,烟雨过后又见晴空,
远处传来丝竹乐声,轻柔而动听。
我想放下手中的笔,去三川游玩,
但首先要把清商乐谱写成。
花木虽是我亲手栽种,却别有兴致,
歌词是我自己创作,更能寄情于此。
多才的人在景色中都能吟咏,
当年那些作品在凤城中广为流传。
作者介绍:刘禹锡,字梦得,唐代著名诗人,文学家。他生于盛唐时期,经历了唐朝的衰落,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与社会变迁,风格多样,擅长诗、词、赋。他提倡古风,追求自然清新的艺术风格。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刘禹锡在南园游玩时,正值春雨过后的晴天,借景抒情,表达了他对自然美的热爱以及对文学创作的思考。
《和乐天南园试小乐》是一首描写自然与音乐的诗,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文艺创作的热情。诗的开头以“闲步南园烟雨晴”描绘出一幅清新宜人的自然景象,似乎将读者带入一个宁静的园林中。随后的“遥闻丝竹出墙声”进一步营造出一种悠扬的音乐氛围,表现了诗人对周围环境的细腻感知。
在诗中,诗人表达了对创作的渴望与自我期许。“欲抛丹笔三川去,先教清商一部成”显示了他对游历与创作间的矛盾心理,既想放下笔去游玩,又不忘创作的责任。这种对美和艺术的追求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艺术的执着。
最后两句“多才遇景皆能咏,当日人传满凤城”强调了才华和景色的结合,诗人不仅在描绘自己的创作过程,也在感慨文人们在美景中寻找灵感的普遍现象。整首诗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展现了唐代文人特有的艺术情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围绕对自然的热爱、对艺术的追求和对创作的责任展开,展现了诗人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对美好事物的深刻感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丝竹”指的是哪类乐器?
A. 弦乐器和管乐器
B. 唱歌和跳舞
C. 打击乐器
D. 电子乐器
刘禹锡在诗中表达了对游玩的渴望,但最终选择了什么?
A. 放弃创作
B. 继续写作
C. 旅行
D. 参加宴会
“多才遇景皆能咏”一句表达了什么思想?
A. 只有多才的人才能享受景色
B. 人在美景中容易产生灵感
C. 景色不重要
D. 诗人对景色的无所谓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