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题山居逸人》

时间: 2025-04-23 23:54:27

诗句

十亩余芦苇,新秋看雪霜。

世人谁到此,尘念自应忘。

斜日风收钓,深秋雨信梁。

不知双阙下,何以谓轩裳。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23:54:27

原文展示:

题山居逸人 黄滔 〔唐代〕

十亩余芦苇,新秋看雪霜。 世人谁到此,尘念自应忘。 斜日风收钓,深秋雨信梁。 不知双阙下,何以谓轩裳。

白话文翻译:

十亩多的芦苇丛,新秋时节观赏雪霜。 世间有谁来到这里,尘世的念头自然应该忘却。 斜阳下风停了,钓鱼的人收起了钓竿,深秋的雨预示着梁上的消息。 不知道在宫阙之下,如何称得上是高贵的服饰。

注释:

  • 十亩余芦苇:形容芦苇丛生的景象,十亩是一个面积单位,表示芦苇丛很大。
  • 新秋:初秋时节。
  • 雪霜:比喻芦苇上的露水或霜,形容秋天的景象。
  • 尘念:尘世的念头,指世俗的烦恼和欲望。
  • 斜日风收钓:斜阳下,风停了,钓鱼的人收起了钓竿。
  • 深秋雨信梁:深秋的雨预示着梁上的消息,可能指某种预兆或信息。
  • 双阙:古代宫殿前的两座高大的门楼,这里指宫廷。
  • 轩裳:高贵的服饰,指在宫廷中的地位和身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滔是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至今,显示出一定的文学才华。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物和表达隐逸之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隐居山林的逸人生活,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尘世的超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隐居山林的逸人生活。首两句通过对芦苇和雪霜的描写,展现了秋天的宁静与清新。中间两句通过斜阳、风停、钓鱼和深秋雨的意象,进一步强化了隐逸生活的宁静和超脱。最后两句则通过对比宫廷和隐逸生活,表达了对尘世的超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隐逸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十亩余芦苇,新秋看雪霜”描绘了芦苇丛生的景象,以及新秋时节的雪霜,营造出一种宁静清新的氛围。
  • 第二句“世人谁到此,尘念自应忘”表达了诗人认为来到这里的人应该忘却尘世的烦恼和欲望。
  • 第三句“斜日风收钓,深秋雨信梁”通过斜阳、风停、钓鱼和深秋雨的意象,进一步强化了隐逸生活的宁静和超脱。
  • 最后两句“不知双阙下,何以谓轩裳”通过对比宫廷和隐逸生活,表达了对尘世的超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雪霜”比喻芦苇上的露水或霜,形容秋天的景象。
  • 对比:通过对比宫廷和隐逸生活,表达了对尘世的超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对自然和隐逸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以及对尘世的超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芦苇:象征自然和隐逸生活。
  • 雪霜:象征秋天的清新和宁静。
  • 斜日:象征宁静的傍晚时光。
  • 风收钓:象征隐逸生活的宁静和超脱。
  • 深秋雨:象征深秋的宁静和预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十亩余芦苇”形容的是什么? A. 芦苇丛生的景象 B. 秋天的雪霜 C. 钓鱼的场景 D. 宫廷的景象

  2. 诗中的“尘念”指的是什么? A. 尘世的念头 B. 尘土 C. 尘封的记忆 D. 尘世的风景

  3. 诗中的“斜日风收钓”描绘的是什么场景? A. 斜阳下风停了,钓鱼的人收起了钓竿 B. 斜阳下风停了,钓鱼的人继续钓鱼 C. 斜阳下风停了,钓鱼的人离开了 D. 斜阳下风停了,钓鱼的人在休息

答案:

  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隐逸山林的生活,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诗词对比:

  • 黄滔的《题山居逸人》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描绘了隐逸山林的生活,但黄滔的诗更注重表达对尘世的超脱,而王维的诗则更注重描绘自然景物的美丽。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黄滔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风和创作背景。
  • 《唐诗三百首》:收录了许多唐代诗人的作品,可以进行更广泛的诗词比较和学习。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题都城南庄 折杨枝 铜雀妓 相和歌辞。婕妤怨 横吹曲辞。梅花落 采莲曲 乐府杂曲。鼓吹曲辞。巫山高 寄陇右严判官 长信宫 送别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业字旁的字 鞅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尢字旁的字 上山捉虎,下海擒龙 目耗 举例发凡 斯洛文尼亚人 艮字旁的字 四字头的字 青鴍 尣字旁的字 蟹螺 床上叠床 今开头的成语 宵开头的成语 内重外轻 陵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昏愦胡涂 唇焦舌敝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