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1 03:06: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1 03:06:06
长蜺饮井井欲乾,白鼍鸣窟凄风寒。
公马未驾阴漫漫,公归湿幕濡旌幡。
霜刀不染鹅颈殷,涂龙安享雩舞闲。
隰桑有沃柔可攀,小麦青青大麦攒。
拜公起舞公颜欢,明日空阶响夜阑。
屋漏不复愁衣单,帡幪广厦安如山。
长蜺(蜺蜺是指一种小蛇)在井里饮水,井水快要干涸了,白鼍(即青蛙)在洞里鸣叫,凄凉的寒风吹来。公马还未驾到,天空阴云密布,公归来时,湿帷幕沾湿了旌旗。霜刀(象征寒冷)没有染上鹅颈的鲜血,涂龙(神话中的龙)安然享受着祭祀的舞蹈。低洼的桑树有丰盈的泥土可供攀爬,小麦青青,大麦也已丰收。拜公起舞,公的面色欢喜,明天夜阑时空阶响起了欢快的节奏。屋檐漏水已不再愁苦衣衫单薄,帷幪(帷幕)下的广厦安稳如山。
晁补之,宋代诗人,字梦阮,号丘墟,平江人,擅长诗词,尤其以山水田园诗闻名。他的诗作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怀,风格清新自然。
这首诗创作于特定的气候背景下,表现出对干旱天气的困扰和对雨水的渴望,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及人们对丰收的期待。
这首诗通过描绘干旱、寒冷的天气,表达了人们对雨水的渴望和对生命的期盼。首联“长蜺饮井井欲乾”开篇即表现了干旱的严峻,井水快要干涸,暗示着生命的困境。随后的白鼍鸣叫与寒风的凄凉,增添了无奈和忧愁的气氛。
随着诗句的发展,转而描绘了祭祀的景象和人们的欢愉,特别是“拜公起舞公颜欢”,展现了人们对神灵的敬畏与信任,祈求雨水的到来。这种欢愉与对自然的尊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显示了人类与自然的复杂关系。
最后两句“屋漏不复愁衣单,帡幪广厦安如山”,则是对未来的美好展望,表现出在困难的情况下,依然能够保持希望与乐观的态度。这种情感的转变与自然环境的变化紧密相连,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整首诗围绕着对雨水的祈求与对丰收的期待,表现了人们在困境中依然保持希望的乐观态度,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诗中“长蜺”指的是什么?
“拜公起舞公颜欢”表现了什么情感?
诗中提到的“霜刀”象征什么?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