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3:29: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29:51
病起呈李县令希孝
作者: 晁补之
次公恶醒狂,得酒要自浊。
病闻南邻邀,不往亦踊跃。
空床成展转,假寐风雨恶。
中虚气袭逆,妄梦时可愕。
每惭张隐居,凌旦发囊药。
晓来天境清,日出鸟语乐。
家人语南轩,青杏已可嚼。
复云竹斋前,阶戺有迸箨。
欣然欲举手,纱帽未能著。
平生李夫子,相得怀抱廓。
何当戒长须,夙驾慰寂莫。
杯杓恐不胜,快语聊一噱。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因病而无法赴约的无奈和对友人的思念。诗的开头描绘了自己因病而不能清醒的状态,虽然酒后自觉浑浊,但心中仍然期待能与友人相聚。接着,诗人叙述了在病中辗转反侧的心境,感受到身体的不适和梦境的困扰。尽管如此,诗人也感到羞愧,因为自己隐居的生活与社会的联系渐行渐远。清晨时分,天色明朗,鸟语花香,诗人忍不住想起家人提到的青杏已经成熟,可以品尝了。竹斋前的台阶上,有新发出的竹笋,诗人心中欢喜,想要举手向友人致意,却又因为没有戴好帽子而无法行礼。最后,诗人感叹与李夫子的相知,渴望能有更多的交流与慰藉。
作者介绍:晁补之,字世美,号放翁,宋代诗人,擅长诗、词、文,风格清新自然,常表现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的结合。他的作品常反映个人对社会的思考及对友情的珍视。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诗人因病卧床时,内心对友人的思念与自我反省交织在一起,表现了人在病痛中的孤独感与对生活的思考。
这首诗在表现因病而无法与友人相聚的主题上,构建了一个生动而细腻的内心世界。从开头的“次公恶醒狂,得酒要自浊”开始,诗人便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醉酒后的状态,既有对饮酒的渴望,也有对清醒和病痛的厌倦。诗中的意象丰富而具体,雨声和风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孤独的氛围。随着诗句的发展,诗人逐渐从对病痛的感受中转向对自然的感受,尤其是清晨的鸟语和竹笋的生长,让人感受到生命的希望。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对李夫子的思念,展现了对友谊的珍视和对生活的反思。最后两句用轻松的语气结束,既表达了对友人的期待,又隐含着对生活的乐观态度。这种情感的转变使整首诗既有沉重感也有轻松感,体现了古诗词中的韵味。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因病而产生的孤独感与对友人的思念,同时也反映出对自然的感悟与对生活的思考,展现了人对友谊的珍视与生活的乐观态度。
诗词测试:
诗中的“次公”指的是:
A. 朋友
B. 家人
C. 医生
答案:A
诗人因病而感到:
A. 轻松
B. 孤独
C. 兴奋
答案:B
“青杏已可嚼”中的“青杏”象征着:
A. 过去的回忆
B. 未来的希望
C. 友人的思念
答案: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