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0:33: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0:33:51
原文展示:
满江红·雨后荒园 段克己 〔金朝〕
遁庵主人植菊阶下,秋雨既盛,草莱芜没,殆不可见。江空岁晚,霜余草腐,而吾菊始发数花,生意凄然,似诉余以不遇,感而赋之。凶李生湛然归,寄菊轩弟。
雨后荒园,群卉尽律残无射。疏篱下,此花能保,英英鲜质。盈把足娱陶令意,夕餐谁似三闾洁?到而今狼藉委苍苔,无人惜。堂上客,须空白。都无语,怀畴昔。恨因循过了,重阳佳节。飒飒凉风吹汝急,汝身孤特应难立。谩临风三嗅绕芳丛,歌还泣。
白话文翻译:
在雨后的荒废花园中,各种花卉都已凋零,只剩下残枝败叶。但在稀疏的篱笆下,这些菊花依然保持着它们鲜艳的本质。它们足以让陶渊明感到愉悦,晚餐时谁能像三闾大夫那样纯洁?但现在它们散乱地躺在青苔上,无人怜惜。厅堂上的客人,头发已经斑白。他们都沉默不语,怀念过去。遗憾地错过了重阳节。凉风飒飒地吹来,你感到急促,你孤独无助,难以自立。我徒劳地在风中三次嗅闻,围绕着花丛,唱歌又哭泣。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段克己,金朝诗人,字子正,号遁庵,其诗多抒发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此诗创作于秋雨过后,花园荒废,菊花独自开放,诗人借此表达自己的孤独和不遇之感。
创作背景: 诗人在秋雨过后的荒园中,看到菊花独自开放,感到其生意凄然,似在诉说不遇之感,因此感慨赋诗,寄给亲友。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雨后荒园中的菊花,表达了诗人孤独和不遇的情感。诗中,“群卉尽律残无射”与“此花能保,英英鲜质”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菊花的坚韧和美丽。诗人以菊花自喻,感叹自己的孤独和无人理解。诗的结尾,“谩临风三嗅绕芳丛,歌还泣”,表达了诗人对菊花的深情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现实无奈的感慨。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意象生动,是一首优秀的抒情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孤独和不遇的情感,通过描绘雨后荒园中的菊花,抒发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无奈的感慨。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的“陶令意”指的是谁? A. 陶渊明 B. 陶渊明的意境 C. 陶渊明的官职 D. 陶渊明的家族
诗中的“三闾洁”指的是谁? A. 屈原 B. 屈原的官职 C. 屈原的家族 D. 屈原的品德
诗中的“重阳佳节”指的是什么节日? A. 中秋节 B. 端午节 C. 重阳节 D. 春节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