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8 19:58: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8 19:58:48
作者: 杜甫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曾通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大岳(泰山)是什么样子呢?齐鲁大地的青山仍未完全看清。
自然的造化在此汇聚了神奇的秀美,阴阳交替分割了昏夜与清晨。
胸中激荡着曾经的云雾,眼角放眼远飞的归鸟。
我曾经攀登至此山的巅峰,俯瞰众山,显得渺小无比。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泰山自古以来被视为五岳之首,象征着尊贵与巍峨。古人常常以泰山作为抒发情感、表达抱负的背景。
作者介绍: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诗人,被尊称为“诗圣”。杜甫的诗歌风格深刻,内容丰富,常以社会现实为题材,反映百姓困苦。
创作背景: 《望岳》作于杜甫游历泰山期间,正值其人生的困顿时期。通过对泰山的描写,寄托了他对崇高理想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思考。
《望岳》是杜甫的一首经典之作,诗中通过对泰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与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开篇以“岱宗夫如何”引入,表现了对泰山的崇敬与探寻之情。接着,诗人以“造化钟神秀”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观,展现出泰山的雄伟与神秘。在“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中,诗人既感受到自然的壮阔,又流露出内心的激荡与思索,恰如其分地表现出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最后一句“曾通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不仅突出诗人攀登的壮志,也反映了他希望站在更高的视角看待人生的渴望,具有强烈的自我激励意味。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体现了杜甫对自然的感悟与人生的思考,既有个人情怀,又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逐句解析:
岱宗夫如何?
向泰山询问它的神秘与伟大,表现了对自然的敬畏。
齐鲁青未了。
描述泰山的背景,齐鲁大地景色依旧青翠,暗示诗人对未来的希望。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赞美自然的造化和阴阳变化,暗示自然的神奇与对比。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诗人内心激荡,目光追随归鸟,既有对自然的感受,也有对人生的思索。
曾通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表达了诗人攀登顶峰的经历,展现出一种超越与超然的态度。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自然的赞美、对理想的追求,以及对人生的反思。诗人通过对泰山的描绘,表达了渴望达到更高境界的理想和勇往直前的精神。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杜甫的《望岳》主要描绘了哪个山?
诗中“荡胸生曾云”中的“荡胸”指的是什么?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巍峨的泰山,到底如何雄伟?走出齐鲁,依然可见那青青的峰顶。 神奇自然汇聚了千种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和黄昏。 层层白云,荡涤胸中沟壑;翩翩归鸟,飞入赏景眼圈。 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